143章:苏瑶守城稳后方
县城的防疫战役进入胶着期,清禾药铺的临时防疫站里,陆清带着团队日夜奋战在救治一线,而城外的防控与后勤保障,早已被苏瑶牢牢扛在肩上。这位出身商贾世家的女子,褪去了往日的温婉娇俏,一身利落的青色劲装,眉眼间透着果决与坚韧,用苏家与商会的全部力量,为防疫前线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后方屏障。
“苏小姐,这是今日各商户捐赠的物资清单,大米五百石、面粉三百石、艾草两百斤、口罩五千个,还有十几家药铺联合捐赠的防疫药材,都已清点入库。”商会副会长李掌柜匆匆赶来,将一份厚厚的清单递到苏瑶手中,语气中带着敬佩,“还有几家绸缎庄捐了大批布料,说是要给防疫人员做防护服。”
苏瑶接过清单快速浏览,笔尖在纸上圈画标注:“大米和面粉分一半送到隔离区,另一半按人口比例分配到各街巷,确保百姓基本口粮供应;艾草和口罩优先送往清禾药铺和各个防疫卡点;布料交给成衣铺,让他们连夜赶制防护服,明日午时前必须送到防疫站。”她的指令清晰明确,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自县城出现首例病例后,苏瑶第一时间召开商会紧急会议,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各位掌柜,动员全县商户参与防疫。“如今疫病当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药铺守不住前线,我们的生意也无从谈起。”苏瑶站在商会议事厅的高台上,声音铿锵有力,“苏家愿捐出三万两白银作为防疫经费,再捐出所有库存的口罩和消毒物资,恳请各位同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渡难关。”
在她的带动下,商户们纷纷响应,绸缎庄捐布料,粮铺捐粮食,药铺捐药材,甚至连街边的小吃铺都主动提出,要为防疫人员免费提供三餐。短短一日,就筹集到了足以支撑半个月的防疫物资,为前线救治解除了后顾之忧。
物资筹集到位,防控措施也同步升级。苏瑶联合官府,在县城四周设立了四道防线,从外围到城内,层层管控。第一道防线设在县城出入口,严禁疫区人员进入;第二道防线覆盖城乡结合部,对返乡人员强制隔离观察;第三道防线设在各街巷入口,登记出入人员信息;第四道防线则是染病区域,实行全封闭管理,严禁任何人进出。
“苏小姐,城西染病区域有百姓想强行外出,说是要回家拿东西,我们拦不住!”负责封锁的衙役前来汇报,语气焦急。
苏瑶立刻赶往事发地点,只见几名百姓正与衙役争执,情绪激动。“各位乡亲,我知道你们想家,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封锁区域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也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苏瑶走上前,语气温和却坚定,“你们需要什么东西,列个清单给我,我让人去你们家取来送到隔离点。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无人照料,也请告诉我,我们会安排专人照顾,绝不会让你们后顾之忧。”
百姓们看着苏瑶真诚的眼神,又想到她连日来为防疫奔波的身影,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一位中年男子红着眼眶说:“苏小姐,我们不是故意要闹事,只是担心家里的老人。既然你这么说,我们愿意配合隔离。”
“谢谢大家的理解。”苏瑶松了口气,立刻让人登记百姓的需求,安排人手去取物品。为了让隔离人员安心,她还特意让人在隔离区设置了临时食堂和澡堂,提供干净的饭菜和热水,每天安排专人打扫卫生、消毒,尽可能改善隔离人员的生活条件。
防疫期间,最让百姓恐慌的除了疫病本身,还有哄抬物价的乱象。有个别商户趁机将粮食、药材价格抬高数倍,甚至有不良商贩售卖假冒伪劣的防疫香囊和汤药,坑害百姓。苏瑶得知后,立刻联合官府开展整治行动,派人暗访各个商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造谣生事者。
“将这家粮铺的老板带回去严加审讯!”苏瑶指着一家粮铺,对衙役吩咐道。这家粮铺将大米价格从一贯钱一石涨到了五贯钱,还散布“粮食短缺”的谣言,导致百姓恐慌抢购。
粮铺老板吓得双腿发软,连连求饶:“苏小姐,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你饶了我吧!”
“在这种危难时刻,你竟敢发国难财,坑害百姓,绝不能轻饶!”苏瑶语气冰冷,“按照县规,哄抬物价者,没收全部非法所得,杖责三十,还要公开道歉!”
整治行动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其他商户再也不敢肆意涨价,市场秩序很快恢复稳定。苏瑶还在县城中心设立了“平价物资供应点”,将筹集到的物资以原价甚至低价卖给百姓,让大家能够安心购买。
为了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苏瑶几乎每天都要奔波在县城的各个角落。清晨,她先去物资仓库清点物资,安排当天的配送;上午,去各个防疫卡点检查防控情况,慰问值守人员;中午,亲自带着仆役为隔离区送水送粮,查看隔离人员的生活状况;下午,处理商户捐赠和市场整治的事务;晚上,还要与陆清、楚洛轩商议防疫事宜,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