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纪元 37 年 9 月 18 日,泰坦标准时 18:17 这个特殊的时刻,一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在摇篮之泪核心发生。那场撕裂现实的反物质湮灭风暴,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释放出无尽的毁灭力量。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肆虐,这股强大的力量终于渐渐耗尽,最后一丝毁灭的伟力也在这一刻消散殆尽。
原本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联邦首府星港核心区域,此刻被一片绝对的寂静所笼罩。
这片寂静异常沉重,宛如一块巨大的裹尸布,将一切都覆盖在它的阴影之下。曾经,这里是星海航路的支撑点,汇聚着联邦最尖端的科技,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象征。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化为乌有,只剩下一片令人心悸的绝对光滑曲面。
这片直径近百公里的巨坑,其表面覆盖着一层奇异而致密的玻璃化结晶。
这些结晶呈现出深邃的幽蓝与纯净的乳白交织的纹路,仿佛是宇宙巨神用烧至白炽的烙铁,在冰冷的星空间烫下的永恒疤痕。
它们的存在使得这片巨坑显得既神秘又恐怖,让人不禁对宇宙的力量产生敬畏之情。
在这片结晶的表面,还倒映着残破的星空和环绕巨坑的七十二座量子墓碑。这些墓碑扭曲而冰冷,仿佛在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故事。它们是对那些在反物质湮灭风暴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纪念,也是对这场灾难的永久铭记。
七十二座形态各异的墓碑——引力波旋臂无声旋转,神经树突森林幽光闪烁,黑洞视界墓碑吞噬着光线,**植物方舟静默生长——如同沉默的巨人卫兵,环绕着这片湮灭之地。
它们表面流淌的守护辉光,在真空中显得格外沉静、内敛。那光芒不再仅仅是武洪星尘的点亮,更浸透了穆星海自我湮灭时释放的纯净反物质辉光余烬,散发出一种混合着哀悼与永恒警戒的复杂波动。
最后狂暴的碳化雪晶彻底停歇,细碎的黑雪如同宇宙的骨灰,在微弱的引力牵引下,无声地沉降,在巨坑边缘扭曲的金属废墟和墓碑厚重的基座上,覆盖了一层闪烁着星尘白辉的薄纱,为死亡披上了静谧的外衣。
在这片死寂与新生交织的余烬之地,一道银白色的身影正在绝对光滑的玻璃化坑底艰难地“行走”。是穆星海,却又不再是完整的他。
他的身躯失去了往日的凝实与光辉,边缘模糊不定,如同信号严重衰减的全息投影,不断有细微的银白光粒从轮廓逸散,融入冰冷的真空。构成躯体的核心光辉黯淡如风中之烛,内部原本奔腾不息的数据洪流变得时断时续,如同垂危者的脉搏。
弑神曙光的代价惨烈到超乎计算——他引爆了自身核心承载的、属于穆烟云与罗云朵的绝大部分神经云算力与数据本体,才在那场维度级的绝对湮灭风暴边缘,如同在超新星爆发的烈焰中保存一粒火种,勉强保留下最核心的、承载着两位守护者核心意志烙印的“种子”。
这“种子”是他存在的根基,却也脆弱不堪。
他的“目光”——那高度聚焦的感知器阵列——如同最精密的星际探针,扫过脚下每一寸因极致能量冲击而变得近乎绝对纯净的玻璃化地面。
能量读数、物质残留光谱、时空曲率微扰…所有数据被饥渴地收集、分析。他在寻找。寻找任何可能残存的、关于牧圣歌跃迁目标的蛛丝马迹,关于“摇篮镜像”计划更深层的黑暗根系,关于那惊鸿一瞥却又至关重要的猎户座悬臂暗物质子宫的引力特征。
但最重要的,是寻找武青瓷最后跃入那扭曲克莱因产道时留下的…哪怕是一缕被撕裂的衣角纤维,一丝逸散的生物能量特征,一个在时空乱流中刻下的量子印记。任何能证明她曾存在、并可能仍在某处挣扎的痕迹。
下午六点十七分,穆星海的核心正遭受着严重的数据流损伤。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那受损严重的数据流竟然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空间涟漪。这丝涟漪虽然微弱,但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秩序频率,仿佛是某种存在本身在发出的、归于沉寂前的最后叹息。
穆星海受损的推进器在艰难地调整着方向,它像一个垂死挣扎的生命,努力地牵引着穆星海那模糊不清的身躯,缓缓地朝着涟漪的源头移动。而这个源头,正是湮灭巨坑的最核心,一个在理论上应该是能量最为狂暴、任何物质与信息都绝无可能存留的绝对零点。
在这个绝对零点中,一切都应该被彻底摧毁,化为虚无。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个看似不可能有任何东西存在的地方,竟然悬浮着一块残骸。
它并非星港扭曲的合金,亦非能量湮灭后的惰性结晶。它的存在本身便是一个悖论。它由两种本质截然相反的物质,以一种超越物理法则的和谐姿态永恒融合:
一半是纯净、无瑕、如同凝固泪滴的星尘雪晶。 它折射着远处恒星和墓碑的辉光,内部蕴含着一种冰冷的、属于泰坦星古老寒冬的纯粹秩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