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站在日军营地的了望塔上,手中的望远镜缓缓扫过远处的山林。自从接管指挥权后,他没有像松井那样急于进攻,而是选择先摸清游击队的底细——连续几天的侦察,让他确认了一个关键信息:游击队能在山洞里坚持这么久,必然有稳定的水源和隐蔽的退路,而最有可能的,就是传说中贯穿山体的地下河。
“中尉,侦察兵回来了。”副官快步登上了望塔,手中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报告,“他们在山洞周边五公里内搜索,发现了三处可能的地下河出口,但都被茂密的芦苇和灌木掩盖,无法确认是否能通行。”
佐藤放下望远镜,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纸上画着三处出口的简易地图,标注着距离、地形和植被情况。他的手指在其中一处标注“芦苇荡浅滩”的位置停下,眼神变得锐利:“这里距离山洞最近,水流应该最平缓,游击队很可能从这里取水或转移。明天一早,派两个小队去搜索,务必找到能进入地下河的通道。”
“可是中尉,之前松井少佐派去的小队,就是在芦苇荡附近遭遇了游击队的伏击……”副官犹豫着提醒,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佐藤冷笑一声,眼神中满是不屑:“松井的失败,是因为他太轻敌。这次我们分三路搜索,一路正面吸引游击队注意力,另外两路从侧翼包抄,就算他们有埋伏,也能应对。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歼灭游击队,而是找到地下河出口,切断他们的退路。只要控制了出口,他们就成了瓮中之鳖,迟早会被我们困死在山洞里。”
副官不再反驳,立正敬礼后转身去安排任务。佐藤重新举起望远镜,望向山洞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在他看来,这个计划完美无缺,只要找到地下河出口,战胜游击队只是时间问题。
次日天刚蒙蒙亮,日军的搜索小队就出发了。第一小队由一名曹长带领,朝着山洞正面的方向行进,故意制造出进攻的假象;第二小队和第三小队则分别从左右两翼出发,朝着芦苇荡浅滩和另外两处疑似出口的方向潜行。
负责左翼搜索的第二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穿过茂密的树林。队员们手持步枪,枪口对准四周的灌木丛,每走几步就停下观察,生怕遭遇游击队的伏击。“都仔细点,注意脚下的痕迹,别放过任何可疑的地方!”小队长压低声音提醒,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前方的芦苇荡。
芦苇荡里雾气弥漫,齐腰高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让人看不清里面的情况。小队长示意两名队员上前探查,两人猫着腰,拨开芦苇慢慢前进。走了约莫五十米,他们突然停下脚步——前方的水面上,漂浮着几个空水桶,显然是有人用过的痕迹。
“报告小队长!这里有游击队的踪迹!”一名队员兴奋地大喊。小队长立刻带领队员们冲上前,沿着水边仔细搜索。很快,他们在芦苇丛深处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入口——入口被芦苇和树枝掩盖,只留下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水流从缝隙中缓缓流出,正是地下河的出口之一。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小队长激动地喊道,立刻下令队员们清理入口处的芦苇和树枝,准备进入地下河探查。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两名游击队的侦察队员正紧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快,回去报告林姐,日军找到了地下河出口!”一名侦察队员对着同伴低声说道,两人迅速从树上滑下,朝着山洞的方向飞奔而去。
山洞内,林墨和况国华正在查看扩建后的坑道,接到侦察队员的报告后,立刻召集队员们制定应对计划。“日军的目标是切断我们的退路,绝不能让他们进入地下河!”林墨的语气坚定,“况前辈,您带五名队员去芦苇荡出口,利用地形优势设伏,阻止日军进入;我带另外五名队员去右翼的疑似出口,防止他们声东击西;老周,你留在山洞内,负责指挥其他队员坚守防线,随时准备支援。”
“没问题!”况国华立刻点头,转身去挑选队员。他带上了缴获的轻机枪和几枚手榴弹,还特意让队员们带上了几把砍刀——芦苇荡地形复杂,近战武器能发挥更大作用。
十分钟后,况国华带领队员们抵达了芦苇荡出口附近。他们没有立刻发起进攻,而是在出口两侧的芦苇丛中埋伏下来。况国华让两名队员架起轻机枪,对准出口处的日军,自己则和其他队员准备好手榴弹,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
此时,日军第二小队已经清理完入口处的芦苇和树枝,小队长正指挥两名队员准备进入地下河探查。“你们进去后,仔细查看通道的宽度和深度,记录好地形,一旦发现游击队的踪迹,立刻撤退报告!”小队长叮嘱道。
两名队员刚要弯腰进入入口,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枪声——“哒哒哒!”轻机枪的子弹瞬间扫来,几名日军队员来不及反应,当场倒地。“有埋伏!快反击!”小队长惊慌失措地大喊,带领队员们躲到水边的岩石后,举起步枪对着芦苇丛胡乱射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