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时,负责侦察的队员连滚带爬地冲回山洞,脸色苍白地喊道:“林姐!前辈!不好了!日军来了好多援兵,还带了迫击炮!看那样子,是准备用重火力强攻了!”
正在检查掩体的林墨和况国华心头一沉,快步走到洞口,借着晨雾的掩护望向日军营地。只见远处的山坡上,两门迫击炮已经架设完毕,炮口正对着山洞方向,周围还站着数十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士兵,钢盔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比之前的兵力多了近一倍。
“迫击炮的威力太大,我们现在的防线根本挡不住。”林墨眉头紧锁,声音带着一丝焦虑,“一旦他们开始炮击,我们的工事会被瞬间摧毁,队员们暴露在开阔地带,伤亡会非常惨重。”
老周也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的弹药本来就不多,要是再失去防御工事,根本撑不了多久。难道真的要放弃山洞,带着村民从地下河转移吗?可地下河通道还没完全探查清楚,贸然转移也有风险。”
众人陷入沉默,山洞内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就在这时,况国华突然开口:“我倒有个主意。以前在华北作战时,我见过太行山区的百姓用窑洞战对付日军——他们在山体里挖掘四通八达的地道,既能藏兵,又能从各个方向偷袭日军,让日军摸不清虚实,不敢轻易进攻。我们或许可以效仿这个办法,在山洞内挖掘支线坑道。”
林墨眼睛一亮,连忙追问:“前辈,您详细说说,这个坑道该怎么挖?”
“我们可以以山洞的主通道为中心,在两侧挖掘几条支线坑道。”况国华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简易的示意图,“坑道不用太宽,能容一个人弯腰通过就行,每隔一段距离就预留一个射击孔,对着洞口方向,这样日军冲进来时,我们就能从侧面偷袭他们;再在坑道顶部挖几个通风口,保证空气流通,避免队员们在里面缺氧;另外,还可以在坑道尽头挖掘隐蔽的储藏室,存放弹药和粮食,就算洞口被封锁,我们也能在里面坚持一段时间。”
老周看着示意图,激动地说道:“这个办法好!山洞的山体主要是黄土和岩石混合结构,挖掘起来不算太困难,而且我们有村民帮忙,他们平时在山里挖地窖、修水渠,对挖掘技巧很熟悉,肯定能很快挖好!”
林墨也点了点头,立刻做出部署:“现在分两组行动!第一组由老周带领,带着二十名队员和三十名村民,继续加固洞口的防线,在工事外侧堆上厚厚的泥土和石头,尽量减少迫击炮的冲击力,再在防线前方挖掘几道反坦克壕沟,延缓日军的冲锋速度;第二组由我和前辈带领,带着三十名队员和五十名村民,在山洞内开挖支线坑道,村民们负责挖掘,队员们负责清理土石和搭建支撑,确保坑道安全。所有人都要抓紧时间,必须在日军发起进攻前完成!”
“是!”众人齐声应道,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山洞外,老周正指挥着队员和村民们加固防线。村民们推着独轮车,将一块块巨石和一筐筐泥土运到工事外侧,堆叠成一道近两米高的土墙;队员们则拿着铁锹,在防线前方挖掘壕沟,壕沟深一米、宽两米,里面还埋上了削尖的木棍,上面用树枝和杂草伪装,看起来与地面别无二致。
“大家再加把劲!日军随时可能发起进攻,我们多加固一分,里面的人就多一分安全!”老周一边挥舞着铁锹,一边大喊着鼓舞士气。村民们和队员们虽然汗流浃背,却没有一个人抱怨,每个人都知道,此刻的每一分努力,都关系着所有人的生死。
山洞内,挖掘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况国华拿着罗盘,仔细测量着方向,确保支线坑道的角度能覆盖洞口的各个区域:“左边这条坑道要朝着迫击炮的方向挖,预留三个射击孔,到时候可以用步枪干扰日军的炮击;右边两条坑道分别对着两侧的山坡,防止日军从侧面包抄。”
村民们经验丰富,他们用镐头先凿开坚硬的岩石表层,再用铁锹挖掘松软的黄土,动作麻利而有序。队员们则用箩筐将挖出来的土石运到主通道的尽头,堆放在一起,形成一道临时的障碍。为了加快进度,大家分成几班轮流作业,有人挖掘,有人运土,有人搭建支撑——用粗壮的木头作为坑道的顶梁,防止土石坍塌。
“李叔,您歇会儿吧,换我来挖!”一名年轻队员看到村民李大叔满头大汗,连忙接过他手中的镐头。李大叔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没事,我还能干!你们年轻人要保存体力,等会儿日军来了,还得靠你们打仗呢!我这把老骨头,能多挖一点是一点,也算是为抗击日军出份力!”
周围的村民和队员们都被李大叔的话感动了,挖掘的劲头更足了。坑道内虽然昏暗,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互相鼓励着,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危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挖好坑道,做好准备,迎接日军的进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