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墨在央视镜头前,用平静却掷地有声的语调说出那句“创造一个科学家”时,整个夏国的互联网都沸腾了。
那句简单的话,像一道刺破黑夜的闪电,瞬间击穿了无数人心中对游戏根深蒂固的偏见。
#林墨说游戏的价值是创造一个科学家#
这个词条,在节目结束后的短短十分钟内,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碾压了所有娱乐八卦和社会新闻,直接登顶热搜第一。
评论区不再是玩家的自嗨,而是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跨越年龄、职业、阶层的舆论洪流。
“我一个四十岁的老爷们,从不玩游戏,今晚破天荒地看完了整期节目。我得承认,我被这个叫林墨的年轻人说服了。”
“以前我儿子玩游戏我就想抽他,现在我只想问问他,那个什么开拓者测试,物理题你搞懂了没?”
“格局!什么特么的叫格局!把赚钱的事业,升华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这已经不是企业家了,这是教育家!”
官媒的背书,如同一张效力无穷的通行证,让《崩坏:星穹铁道》这个名字,彻底突破了游戏的次元壁。
京华市,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中。
晚饭后,上高二的儿子李明正襟危坐地在书桌前,草稿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他的父亲,一个平日里视游戏如猛虎的中年男人,此刻却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热牛奶,凑了过去。
“儿子,这道题……关于洛希极限的,想明白了没?”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讨好和试探。
李明头也不抬,皱着眉头:
“爸,你别吵,我在想那个引力撕裂的临界点怎么代入模型。”
父亲看着草稿纸上那些他完全看不懂的天书符号,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扭头对厨房里的妻子小声炫耀:“看见没,咱儿子现在研究的都是大学物理!这游戏,值!”
妻子探出头,也是一脸惊奇:“他以前看到物理书就头疼,现在怎么跟着了魔一样?”
“这你就不懂了,”父亲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得意,
“这不叫玩游戏,这叫‘参与项目’!你没听电视里那个林总说吗?这是在筛选未来的科学家!”
这种奇特的景象,正在夏国成千上万个家庭中上演。
曾经因为孩子玩游戏而爆发的家庭战争,诡异地偃旗息鼓。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围绕着“星穹题库”展开的家庭学术竞赛。
家长们不再怒吼“就知道玩游戏”,而是变成了“这道题为什么还不会”。
游科平台的下载量,在一夜之间,涌入了一大批画像奇特的新用户——他们是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中年人,他们不玩《穿越火线》,不关心冠军皮肤,他们下载平台的唯一目的,就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研究那个该死的“开拓者能力测试”。
一场跨越代沟的奇特互动,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说,民间的学习热潮还只是前奏,那么次日上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一则官方声明,则彻底将这场风暴推向了**。
【关于与游戏科学公司深化“星穹计划”战略合作的公告】
声明内容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
一、教育部高度赞扬游戏科学公司在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二、双方将深化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百所重点中小学,作为“星穹计划”试点学校。
三、试点学校将获得游戏科学提供的全套“星穹题库”资源,并被允许将其纳入课外拓展课程或兴趣小组的教学内容。
这则公告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整个教育界和游戏行业。
社交媒体上,家长的分享帖开始病毒式传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正面舆论海啸。
一位母亲在微博上写道:“我儿子初三,以前沉迷手游,成绩一落千丈,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手机都摔了三个,没用。”
“但自从他迷上星铁测试,我眼睁睁看着他从一个网瘾少年,变成了一个抱着物理书啃的‘小学霸’,上周月考,物理成绩全班前三。”
“或许你们会说这只是偶然,但我确实看到我儿子的朋友几个,跟他一起得到了成长。”
“我哭了,我不知道该感谢谁,就谢谢林总吧。”
这条微博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是:
“以前是游戏毁了一代人,现在是游戏科学在拯救一代人。”
更有家长现身说法:“星铁让我重新认识了游戏。以前我觉得游戏就是洪水猛兽,现在我明白了,洪水也能用来发电。”
“游戏固然有可能让小孩沉迷,但只要父母能够控制好时间,游戏也有可能成为孩子放松的一个好帮手。”
“工具本身没有对错,看掌握在谁手里。林总,是个好舵手。”
舆论的火焰越烧越旺,最终,被一档国民级的节目彻底点燃。
国内最知名的教育博主,拥有近亿粉丝的“凯叔讲故事”,连夜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主题就叫——《那束照进大山里的星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