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卯时,太和殿的朝会钟声刚响过三响,文武百官已分列两侧。刘阳明站在武将队列中,目光沉静地望着龙椅上的康熙。自清查京城异世余党后,朝堂上虽暂归平静,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一股针对靖安司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果然,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皇上,靖安司近日清查异世余党,虽有成效,却也搅得京城人心惶惶。据臣所知,已有数家商户因被误指为余党窝点,店铺被封,损失惨重。臣恳请皇上约束靖安司的权力,避免再出现此类事端。”话音刚落,几名文官纷纷附和,指责靖安司“行事鲁莽”“滥用职权”。
刘阳明正要出列辩解,十三阿哥胤祥已抢先一步上前:“皇上,各位大人所言差矣!靖安司清查余党,乃是为了守护京城安危。所谓‘误指商户’之事,臣已派人核查,皆是个别宵小之辈借清查之名敲诈勒索,并非靖安司本意。刘大人治军严明,怎会纵容手下胡作非为?”
户部尚书脸色一沉:“十三阿哥,您怎能仅凭一面之词就为靖安司开脱?那些商户的诉状都摆在那儿,难道还有假?”十三阿哥针锋相对:“诉状不假,但真相尚未查清。若因些许流言就约束靖安司,岂不是给了异世余党喘息之机?届时京城再起祸乱,谁来负责?”
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康熙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刘阳明心中感激十三阿哥的力挺,却也明白这场争论背后不简单——那些指责靖安司的官员中,有不少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他们显然是想借此事削弱康熙对靖安司的信任。
最终,康熙开口道:“好了,此事暂且搁置。胤祥,你负责彻查‘误指商户’之事,给百姓一个交代;刘阳明,你继续加强靖安司的管理,不可再让宵小之辈有机可乘。”两人齐声领命,朝会不欢而散。
退朝后,十三阿哥拉着刘阳明来到宫墙边的僻静处:“阳明兄,刚才那些人的矛头看似指向靖安司,实则是冲着你我来的。八阿哥他们一直忌惮你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这次不过是找个由头罢了。”刘阳明点点头:“我明白。多谢十三阿哥今日力保,否则我怕是难辞其咎。”
十三阿哥笑了笑:“你我兄弟,何须言谢?不过接下来你要多加小心,八阿哥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会尽快查清商户之事,还靖安司清白。”然而,他没料到,这场力保竟让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日后,十三阿哥正在府中查阅商户案卷,一名侍卫匆匆进来禀报:“阿哥,不好了!皇上刚刚派人来,说您负责的‘江南赈灾粮款’出了问题,让您立刻进宫问话!”十三阿哥心中一惊——江南赈灾粮款是他上个月奉旨督办的,款项早已足额发放,怎么会出问题?
来到养心殿,康熙脸色铁青地将一本账簿摔在他面前:“胤祥,你自己看看!江南赈灾粮款竟有三成不知所踪,下面官员的供词都指向你!你可知罪?”十三阿哥拿起账簿,只见上面记录着“十三阿哥府中侍卫曾多次从粮款中挪用银两”,下面还有几名官员的画押。他气得浑身发抖:“皇上,这是栽赃陷害!儿臣绝没有挪用赈灾粮款!”
“栽赃陷害?”康熙冷哼一声,“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狡辩?朕念在你往日有功,暂且将你禁足于府中,待查清真相再做处置!”十三阿哥还想辩解,却被康熙厉声喝退。
消息传到靖安司,刘阳明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众人:“十三阿哥为人正直,绝不会挪用赈灾粮款,这肯定是八阿哥他们的阴谋!我们必须尽快查清真相,还十三阿哥清白!”李卫一拳砸在桌上:“太可恶了!竟然用这种卑劣的手段陷害十三阿哥!我们现在就去江南查案!”
春柳却摇摇头:“江南路途遥远,来回至少需要半个月,恐怕来不及。而且十三阿哥被禁足,八阿哥他们肯定会从中作梗,我们很难顺利查案。不如先从京城入手,调查那些指证十三阿哥的官员和府中侍卫。”陈默也附和道:“对,我可以用能量追踪器检测账簿上的字迹,看看有没有星纹能量的痕迹——如果是异世余党参与栽赃,肯定会留下线索。”
刘阳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刻分工行动。陈默带着账簿回到实验室,经过仔细检测,果然在账簿的墨迹中发现了微弱的星纹能量波动:“大人,这账簿被动过手脚!墨迹中含有星纹颜料,是异世势力常用的伪造工具!”
与此同时,李卫查到,指证十三阿哥的几名江南官员中,有一人名叫“王启年”,曾与八阿哥府中的谋士有过密切往来。而十三阿哥府中那名被指挪用粮款的侍卫,在案发前就已失踪。“大人,我怀疑王启年和失踪的侍卫都是八阿哥的人,他们合谋栽赃十三阿哥!”李卫禀报说。
刘阳明立刻带着证据进宫,向康熙禀报实情。康熙看着账簿上的星纹能量检测报告,又听了刘阳明的调查结果,脸色渐渐缓和:“看来朕确实错怪胤祥了。但仅凭这些证据,还不足以定八阿哥的罪,毕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他指使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