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掠过惜春娇俏却漠然的面容。
他未直接言语。
转向贾母等人道:诸位厚赠八美,本官自当回礼。
贾母与王夫人相视。
已然会意。
探春等人难掩激动。
入画等丫鬟更攥紧了帕子。
既入我门,自不会真以奴仆相待。贾铭朗声道,日后当为姨娘身份。
姨娘二字。
令贾母眼底生辉。
探春姊妹喜形于色:当真极好!
丫鬟们几乎雀跃。
较之奴籍。
姨娘尊贵何止千百倍。
只需侍奉家主。
另有奴婢使唤。
况且。
能做无双伯姨娘。
多少人求之不得。
惜春凝望贾铭。
眸中熄灭的光。
倏然复燃。
宛若绝处逢生。
需仰首方能看到。
他英挺的轮廓。
惜春平日性子冷淡,此刻心尖却泛起一丝暖意。
原来被人放在心上,竟是这般滋味。
她并非天生冷漠,只是偌大的荣国府里,从未有人真心予她温暖。既无惊世才情,亦无双绝容貌,自然少有人愿将心比心替她思量。当满目繁华都化作背景,这姑娘的伶仃愈显分明。
日复一日的孤寂中,她渐渐学会用冰冷包裹自己。
可若有人愿捧来一簇火呢?
他待我好,不过是为还贾府赠他七个美婢的情分罢。听见贾铭言语,她刚要蜷回冰壳里,却忽觉发顶一暖——
这丫头合我眼缘,赚了!
带着薄茧的掌心抚过青丝,惜春耳尖倏然烧了起来。原来他是因为......喜欢?
满心猜疑霎时化作雀跃,连带指尖都微微发颤。当少年笑着唤她小可爱时,那声几不可闻的已用尽全部勇气。
她不似探春钟情英雄豪杰,可眼前人剑眉星目,有建功立业的韬略,亦有不肯折腰的傲骨。权贵场中鲜衣怒马,偏又肯俯身问她肯不肯走。
绣鞋偷偷碾过地砖缝隙,惜春悄悄攥紧袖角。
这定是话本里写的——
命定之人踏碎满庭凄清,来带她看见天光。
贾府虽为公侯世家,世代显赫,却难逃内忧外患,终将倾颓凋零。
聪慧早慧的惜春目睹世态炎凉,深感官场倾轧之丑恶,遂觉红尘无趣,万念俱灰。
此般境遇,乃名门子弟常有之态。越是钟鸣鼎食之家,愈能体味世间污浊,愤懑愈甚。
或远走他乡,或遁入空门,皆为其出路所择。
待得大观园 ** 骤起,荣国府内斗不休,惜春终斩断尘缘,青灯古佛相伴。
然此刻尚不至那般地步。
若非贾铭如神兵天降——
恐其早已心如死灰。
化作无情无欲之世外客。
既是追随贾铭而去。
亦不失为一条明路。
她对这满目疮痍的荣国府。
再无半分眷恋。
此地。
何曾予她半分温情?
见惜春应允。
贾铭欣然颔首。
即便她不允。
也定要强行带走。
但若如此。
先前许诺的侧室名分便不作数。
不识抬举者。
自当另当别论。
所幸惜春尚明事理。
甚好甚好!四丫头往后便跟着无双伯,可明白?
贾母笑逐颜开道。
虽平素关切不足。
终究存几分骨肉之情。
眼见惜春长大成人。
自不愿见她沦落为婢。
况宁国府血脉得以延续。
已是万幸。
若在从前。
断不会允其为人妾室。
而今时移世易。
既无选择余地。
反成最好归处。
贾母暗自思忖:
借惜春与贾铭结亲,攀上这般姻缘,于我贾家大有裨益。
在宁国府崩塌之后,贾母已然预见贾家的衰败。
虽然尚未彻底倾覆,但权势威望大不如前。昔日各大家族以贾家为尊,连四大郡王都礼让三分,全因双国公的显赫地位。而今仅剩单国公,便失了优势。若能联姻强势伯爵,多少能弥补失去一座国公府的缺憾。
可惜惜春仅是戴罪之妾,远非正室可比。百名侍妾亦不及一位正妻尊贵,但总比送出去的丫鬟体面许多。这成为贾母绝望中仅存的慰藉,否则九泉之下都无颜面对丈夫与先祖。
当贾母叮嘱时,惜春淡然应承,心中暗想:不必你说,只要他真心待我。凤姐等人围着道贺,直呼遇见无双伯是天大福分。唯有王夫人暗自咒骂:福分?若非贾铭,宁国府怎会垮台?她本该做权贵正妻,如今却沦为罪奴侍妾!
诚然确是贾铭所为,但他理直气壮:若非我出手,连荣国府也难保全。惜春本该落发为尼,我不过让宁国府提前谢幕,反倒救她于水火,合该谢我才是!这番言语正是回应王夫人之怨。
<
贾府内部并非无人存疑。
贾赦对此事持相同看法。
贾母心底亦隐藏着对贾铭的不满。
然黛玉等人却认定贾珍父子是自食其果。
即便没有贾铭干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