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表面看似市井无赖,以贩卖劣酒闻名,但对高秉烛却忠心耿耿,甘愿赴汤蹈火。这样的人对贾铭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见陈宫对白浪流露不满,贾铭走近低声道:“公台,昨夜商议的情报机构负责人一事,你觉得此人如何?”
陈宫闻言一愣。他们确实讨论过组建情报组织的事宜。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红袖招、妙音坊等组织的影响力便可见一斑。
若无可靠情报来源,贾铭就如同盲人对抗远视者。即便知晓大体剧情走向,随着他的介入和蝴蝶效应的影响,先知优势将逐渐消退。因此,建立专属情报网势在必行。
早在战乱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便专门论述了用间之道,将 ** 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到了三国时代,各方势力也均设有自己的情报体系。
东汉时期的魏国有进奏曹校事府两大情报机构,蜀汉有军议司,孙吴则设立了解烦营。
传闻曹操晚年建造的铜雀台实为曹魏秘密情报中心,甚至可能以此命名。随着三国归晋,这些情报机构最终落入司马懿父子掌控,使核心情报权由司马氏而非魏帝把持。
若能获得进奏曹这样的专业情报部门就事半功倍了。贾铭暗自思忖,暂时先让白浪筹建新机构,日后再整合多方资源。他目光转向陈宫,期望获得这位谋士的支持。不同于吕布的刚愎自用,贾铭更注重集思广益。
陈宫沉吟道:若此人确如主公所言重情重义,此事可行。他对白浪虽有成见,但只要能为己所用亦能包容。贾铭欣然安排:具体事宜由你负责协调,待架构完善后再移交白浪全权管理。
一旁肃立的高秉烛与白浪虽不解其详,仍恭敬候命。贾铭嘱咐道:本爵今日赴任五城兵马司,正需二位效力。在暗流涌动的神京城中,高秉烛以周旋于内卫与春秋道之间的着称。
浪里白龙白浪天生硬命,是个随传随到的得力帮手。
这倒提醒贾铭想起神京三人组的最后一位。
那位工部尚书家的二公子,神都第一美食家百里弘毅。此人天赋异禀,过目不忘,本是个不解风情的书呆子。若非为查明父亲遇害 ** ,断不会与市井之徒高秉烛有所交集。
但眼下《风起洛阳》的故事尚未开场。
工部尚书百里延尚且健在。
堂堂贵胄怎会自降身份结交布衣?
二人如今判若云泥。
记得百里延是因阻挠春秋道谋反,在儿子婚宴当夜遇害。
只要探得百里弘毅婚期,便知剧情何时展开!
待我稍后打探。
看能否介入此事。
贾铭暗自筹谋。
打算先与陈宫密议。
当下要务仍是掌控五城兵马司。
于是率陈宫、臧霸、高秉烛、白浪等人大张旗鼓前往衙门。
衙门前四名守卫已注意到这群生面孔。
领头兵卒恭敬上前:不知各位大人有何贵干?
在权贵云集的神京,没人会愚蠢到以貌取人。
臧霸朗声道:这位是大乾战神、超品子爵、飞狼营参将兼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贾大人!
一串冗长的官衔。
每个名号都令人敬畏。
几名士兵顿时面露惊色。
拜见提督大人!
他们齐刷刷向贾铭单膝下跪。
贾铭仔细打量众人。
此刻他已摸清五城兵马司的底细。
这并非单一官署,而是五大衙门的统称。
分作中、东、西、南、北五司,分管神京各片区。
总首领仅设总指挥使,又称一职。
需知。
实为动词性称谓,譬如某人提督五城兵马司,即为该机构主管。
此制与东厂相仿。
皇上钦点某太监提督东厂,此人便是东厂督主。
故而。
群臣可称贾铭为指挥使,亦可称提督。
但兵马司部属多唤提督。
因司中另有数位指挥使。
各司主官为兵马司指挥,正六品,每司一员。
副职为副指挥,正七品,每司两员。
不过这只是初设之制。
如今已灵活增调。
例如后妃父兄。
常被皇上安插为闲职指挥。
目下兵马司虚衔指挥恐不在少数。
确切人数待贾铭履新方知。
其下设有司吏典吏。
日常治安庶务皆由其处置。
再往下便是眼前这些兵丁。
这批基层士卒。
原应由军中神箭手充任。
古时弓箭手多为魁梧力士,能挽强弓,亦擅近战,战力非凡。
但贾铭环视众人。
只见。
虽不至骨瘦如柴,却与虎背熊腰相去甚远!
歪瓜裂枣的模样。
“看来,百年来五城兵马司早已不复当年勇武。”
“当年可都是开国精锐……如今这些人能不克扣军饷就不错了。”
贾铭心中不悦。
作为兵马司统领,他若只想混日子也罢,但此番正是建功立业之机。
更盼他日关键之时能倚重这支人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