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在第七要塞深层医疗区的休养,并未持续太久。尽管轩辕破元帅已竭力封锁消息并控制舆论,但“利刃”行动的巨大成功与林羽个人声望的急剧飙升,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不可避免地扩散开来,也搅动了隐藏在湖底深处的淤泥。
“归墟教团”那盘根错节的残余势力,以及那些曾被司徒明镜拉拢、或因利益捆绑而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军方人员,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与蛰伏后,开始以一种更加阴险和隐蔽的方式,进行反扑。他们的目标明确而恶毒——摧毁林羽这个新晋的、象征着光明与胜利的英雄偶像,抹黑其功绩,从而动摇联军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并为教团后续的行动创造混乱与间隙。
舆论造势:流言如刀,杀人诛心
最先发难的,并非官方渠道,而是那些看似无孔不入、难以追溯源头的“流言”。
起初,只是在军方内部的一些非正式交流平台、下层军官的休息室、乃至后勤人员的闲聊中,开始出现一些看似“理性分析”和“合理质疑”的声音。
“说起来,林羽少将(因其功绩已被破格晋升)确实厉害,但你们不觉得……他这次任务的完成过程,有点太‘传奇’了吗?” “是啊,单枪匹马潜入虫族老巢,还能精准找到核心并引爆一颗褐矮星?这真的是金丹期修士能做到的吗?就算他功法特殊,这也……” “我听说,当时战场附近,好像出现了不属于我们也不属于虫族的第三方势力?你们说,会不会……” “嘘!慎言!没有证据的事情别瞎猜!不过……如果真有外力借助,那这功劳的归属,可就值得商榷了。”
这些声音起初微弱而分散,但很快,就如同病毒般在特定的圈层内复制、传播、变异。质疑的重点,逐渐从“能否完成”转向了“如何完成”,并巧妙地引导听众去想象一种可能——林羽借助了未知的、不受控制的、甚至可能对人族构成威胁的外部力量。
紧接着,一些影响力更大、背景更复杂的星际网络媒体和军事论坛上,开始出现一些署名模糊、但文笔极具煽动性的“分析文章”和“深度报道”。
文章的标题往往耸人听闻:《英雄还是隐患?剖析M-817星云大捷背后的未解之谜》、《未知的盟友?浅谈那支出现在战场边缘的神秘舰队》、《个人英雄主义与联军信息安全——我们是否过于依赖不可控的力量?》。
这些文章不再局限于私下议论,而是公开质疑:
· 林羽所修炼的《太初星辰本源经》来源神秘,其力量属性与已知所有修炼体系迥异,是否与某些上古禁忌或域外存在有关?
· 摧毁褐矮星的能量层级远超常规,仅凭个人修为和已知法宝能否实现?是否动用了某种未被联军掌握的、危险性极高的禁忌技术或得到了未知势力的武器支援?
· 那支与虫族交战的神秘舰队,为何恰好出现在关键时刻?它们与林羽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或默契?为何战后它们又悄然消失,未曾与联军有任何接触?
· 林羽在任务过程中,是否有绕过联军指挥系统、擅自与不明势力接触的行为?
这些文章看似“客观中立”,摆出探讨问题的姿态,实则通篇充斥着暗示、引导和未经证实的猜测。它们刻意忽略或弱化林羽及特遣队成员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将一切不可思议的胜利,都归因于“不可控的外力”,并在读者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这位拯救了星云的英雄,其力量来源和行为方式,是否会对联军乃至人族文明本身,构成潜在的、甚至更大的威胁?
伪造证据:移花接木,铁证如山?
如果流言和文章还只是软刀子割肉,那么接下来出现的“证据”,则试图给予致命一击。
在某个人气极高的、以爆料内幕消息着称的匿名军事信息网站上,突然流传出一段经过多重加密、号称来自“前线侦察单元残存数据”的影像资料。
这段影像显然经过了精心的剪辑和处理,画面因强能量干扰而布满雪花和扭曲,但依旧能辨认出一些关键元素:背景是那颗即将殉爆的褐矮星那不详的暗红色光芒,几艘造型狰狞的虫族战舰正在与那支风格诡异的黑色舰队交火。而就在这混乱战场的边缘,一个极其模糊、但通过身形轮廓和能量波动特征分析,与林羽高度吻合的身影,似乎正悬浮于虚空之中。更关键的是,影像显示,有一道微弱的、非联军制式的能量信号,从这个身影的方向,射向了黑色舰队其中一艘护卫舰,而该护卫舰对此似乎做出了一个短暂的、类似“接收”或“回应”的机动动作后,才继续投入与虫族的战斗。
发布者配以极具误导性的文字说明:“惊人发现!英雄与未知势力的‘秘密接触’瞬间!这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联军的胜利,究竟属于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