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深处,寒气如针,刺入骨髓。
头顶是倒悬的井口,形如巨镬,黑气翻涌不息,仿佛一口自远古张开的嘴,吞尽光与声。
四周岩壁幽深,刻满密密麻麻的名字——那些曾妄图踏入此地的厨者,皆以“味心求道”之名而来,却尽数沦为井中亡魂。
每一名下,皆有一道猩红细线贯穿心口,如血脉相连,最终汇聚于井底中央那卷焦黄玉简之上,像一条由执念织就的命脉。
苏晏清伏在岩壁阴影里,六脉被银针所封,五感几近封闭,唯余一丝心识清明。
她能听见的,不是风声,也不是心跳,而是万千声音在颅内齐鸣——
“让我们吃饱……”
“让我们统一……”
“万灶归一,饭即天道……”
那是被“味心玉简”吞噬的灵魂,在千百年间不断重复着同一个梦:不再饥饿,不再选择,不再挣扎。
他们不要自由,只要饱足;不求滋味,只求一致。
她闭了闭眼,指尖触上冰凉石壁。
刹那间,记忆洪流倒灌而入——她看见自己幼时蹲在祖灶前添柴,祖父的手覆在她手背:“火要藏在饭里,不在锅上显。”她看见父亲跪在刑部堂前,口中仍喃喃:“百姓吃的是饭,不是令。”她看见母亲抱着铁锅,在雪夜里烧毁族谱,火光照亮她决绝的眼:“我们不做神的厨奴。”
可这些画面,正被一股无形之力拉扯、扭曲,化作灰烬消散。
“你动摇了。”梁烬的声音从井底升起,低沉如钟,震得岩壁簌簌落尘。
他盘踞于玉简之上,身形半虚半实,衣袍是旧式御膳监的玄青色,面容模糊却又熟悉——正是当年被定为“谋逆”的初代黑镬门主,也是所有“统一之味”信仰的源头。
“你毁龙脉,断传承。”他缓缓抬手,一道幻光铺展于空中,“百姓如今灶火歪斜,饭味杂乱,百家百味,各执一端,岂非乱世之兆?”
光影之中,一座城池浮现:万灶齐燃,炊烟如律,米香随风而动,节奏如鼓点般精准。
人人面无悲喜,步调一致,端碗进食,动作整齐如同一人。
没有争吵,没有贫富,没有饥饿,也没有**。
梁续火跪在其中,双手捧饭,眼中燃烧着近乎神圣的狂热:“这才是真正的‘食安天下’!再无纷争,再无饥馑,万民同灶,共食一味!”
苏晏清望着那片死寂的丰饶,忽然笑了。
她笑得极轻,却带着刀锋般的冷意。
“你给的不是饱,是麻木。”她一字一句道,声音虽弱,却穿透幻境,“你怕的不是饿,是人心太活。”
她目光扫过梁续火,“你以为他们在祈求饱足?不,他们在祈求解脱——从思考中解脱,从选择中解脱。可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会饿,会错,会因一锅饭吵起来,也会为一口汤和好如初。”
她顿了顿,舌尖泛起血腥。
“你把恐惧做成了信仰。”
梁烬沉默片刻,忽而叹息,语气竟转为悲悯:“那你可知你祖父临终前说了什么?”
光影再变。
不再是乌托邦,而是一间燃烧的御膳房。
火光冲天,铜釜炸裂,老御厨被侍卫押走,白发染血。
他回望灶台最后一眼,嘴唇微动——
“若天下无统一之味,厨道必亡。”
那一瞬,苏晏清心口如遭重击。
她踉跄后退,几乎跪倒。
祖父……真的说过这句话?
她一生追寻真相,洗刷冤屈,以为是在继承他的志业。
可若他真正追求的,正是这“万灶归一”的极道?
若她今日所行,反是背离祖训?
万千魂魄的哀求再度涌来,如潮水淹没意识。
“统一……统一……唯有统一,方可止饿……”
她的呼吸开始紊乱,心火摇曳欲熄。
就在这一瞬,一滴温热的血,无声落在玉简边缘。
萧决。
他隐于暗处,以“断息匿形”之术掩去气息,右手紧握匕首,腕间鲜血缓缓滴落。
他本无心火,无法感应味脉,更不可能触动玉简——可他的血,却因情而热,因守而真。
那一滴血触玉的刹那,玉简微震,幻象裂出一线缝隙。
苏晏清猛地睁眼。
她看见萧决隐在黑暗中的侧脸,冷峻如旧,却有一丝极淡的痛意掠过眉梢。
她忽然懂了。
祖父教她的第一课,不是菜谱,不是火候,而是一句话:“最好的饭,是有人等你回家才肯开锅的那顿。”
他从未追求统一之味。
他追求的是——有人愿意为你煮饭,也有人值得你亲手做饭。
“我祖父教我的……”她缓缓站直身体,声音从颤抖到坚定,“是火要藏在饭里……不是饭要锁在锅里!”
她抬手,咬破舌尖,一口血雾喷向岩壁。
血珠未落,已在空中凝成符形——“契焚”。
古老厨修禁术,以自身味觉为祭,焚断外道契约。
“你们不是饿。”她低声说,像是对亡魂,也像是对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伤痕,“你们是忘了怎么自己做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