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忙碌与期待中悄然流逝,转眼又是三个月过去。
星寰能源的产能已然稳居全球顶尖,碳基电池成为了高端电动汽车和军用装备不可或缺的“心脏”,为公司带来了海量的利润和稳固的行业地位。
而星寰智能的“磐石计划”,也在绝密的帷幕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位于江城北郊,一处被高墙电网环绕、戒备森严的园区内,星寰智能的核心研发中心灯火通明。
在最核心的原型组装实验室内,气氛更是紧张而兴奋。
林哲站在防静电观测台上,目光紧紧锁定着下方平台中央的那个“身影”。
那是一个高度约1.65米,流线型设计的类人形机器人。
它的外壳采用哑光白的特种复合材料,关节处是深灰色的精密构件,整体线条流畅而优雅,没有丝毫传统机器人的笨重感。
头部是简洁的椭圆形,没有拟人的五官,只有一个微微泛着柔和蓝光的环形感应带,集成了多种传感器。
它的双手五指俱全,指关节活动精细,能够模拟人类手部的绝大部分动作。
这就是“磐石”初号机!
“开始最终集成测试。”林哲通过麦克风下达指令,声音平静,但微微攥紧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下方,技术总监亲自坐镇,工程师们各就各位。
“能源核心上线…碳基电池单元连接稳定,输出功率正常!”
“主控神经形态计算单元启动…自检通过,核心算法加载中…”
“全身传感器阵列激活…环境建模完成,定位精准!”
“仿生关节驱动系统校准…完成!各关节活动阈值设定正常!”
一连串清晰的汇报声通过对讲系统传来。
“现在,进行基础运动与交互测试。”技术总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平台上的“磐石”初号机,双眼(环形感应带)的蓝光稳定亮起。
它先是缓缓地抬起头,环顾了一下四周,动作自然流畅,没有丝毫机械的顿挫感。
然后,它迈出了第一步。
脚步轻盈,落地无声!
得益于精密的力反馈系统和静音驱动技术,它的行走姿态几乎与人类无异,稳定而协调。
它在实验室内缓步行走,绕过障碍物,上下楼梯,动作行云流水。
“运动系统测试通过!远超设计指标!”工程师兴奋地报告。
接下来是精细操作测试。
初号机走到一个模拟家庭厨房的操作台前。
台上摆放着杯盘、刀具、以及一些简单的食材。
它伸出右手,精准地拿起一个玻璃杯,稳稳地放到水槽旁。
接着,它拿起一把菜刀,开始对一块模拟食材进行切配。
刀工均匀,动作熟练,仿佛经过了长期训练。
随后,它又拿起针线,在一块布料上进行了简单的缝纫,针脚细密整齐。
“精细操作测试通过!手部灵活性达到预期!”
最后是AI交互测试。技术总监亲自上前。
“磐石,报告当前环境状态。”
一个温和、清晰,略带电子合成感但十分自然的女声从机器人内部传出:“环境温度23.5摄氏度,湿度45%,空气质量优良。检测到七名人员在场,无潜在威胁。”
“将地面上的纸屑清理干净。”
“明白。”初号机走到一片事先放置的碎纸屑旁,蹲下身,灵活的手指将纸屑一片片拾起,投入旁边的垃圾桶。
“如果我感到孤独,你会怎么做?”
“我可以为您播放音乐、朗读新闻或书籍、进行简单的对话,或者联系您的家人朋友。请问您需要哪种方式?”初号机的回应逻辑清晰,甚至带着一丝体贴。
整个测试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磐石”初号机完美地完成了所有预定项目,其表现远超研发团队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个机器,更像是一个沉默、可靠、能力超群的伙伴。
当测试结束的指令下达,初号机安静地回到平台中央,进入待机状态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许多工程师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不少人眼角甚至闪烁着泪光。
他们亲手参与并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林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走下观测台,来到初号机面前,轻轻拍了拍它的肩膀。
冰冷的复合材料下,是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辛苦了,大家!”林哲转向团队,声音高昂,“我们成功了!‘磐石’的基石,今天由我们亲手铸就!”
这一刻,将被所有人铭记。
初号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林哲下令,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开始小批量试产十台Beta测试机,用于更深入的环境测试、算法优化和用户体验数据收集。
同时,与U盘中技术配套的、专为机器人设计的快速充电桩也开始同步研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