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二十一年。
人类文明在高压下的协同运作,展现出了近乎奇迹般的效率。
钢铁星环日益完善,舰队初具规模,行星要塞化进程稳步推进。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切步入加速轨道的时刻,那片被凝视的深渊,第一次主动泛起了涟漪。
“回响”计划与意外的收获
为了更早获取预警,也为了验证部分深空探测技术,GSC批准了一项由林哲提议的、“伊娃”主导的主动探测计划——“回响”。
该计划并非向信号来源方向发送可能暴露自身的讯息,而是向太阳系外围、特别是奥尔特云方向的特定空域,发射一系列搭载了高灵敏度被动传感器的“监听浮标”。
这些浮标不具备主动发射能力,只会像宇宙中的尘埃一样,静静漂浮,收集一切可能经过的异常引力波动、能量辐射或微观粒子流。
数月后,第一批数据开始断断续续地传回。
大部分是宇宙背景噪音和已知天体的干扰信号,分析工作枯燥而繁重。
直到有一天,“伊娃”在处理来自编号ORT-77浮标的数据流时,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能量特征却异常诡异的信号碎片。
这段信号并非来自预想中的敌人方向,而是源自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位——位于太阳系黄道面下方,一个此前被认为空无一物的星际空间。
信号持续时间仅为0.0001秒,能量等级极低,但其调制方式复杂得令人费解,完全不同于人类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技术产物,甚至与数十亿光年外的那段“主信号”也毫无相似之处。
“伊娃”将其标记为“异常信号-Alpha”,并启动了最高优先级的分析程序。
分析与分歧
“异常信号-Alpha”的出现,在GSC最高层引发了新的震动和激烈争论。
一方认为,这极有可能是“他们”的先遣探测器,或者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侦察手段。
信号来源方向与主信号不同,可能意味着对方采用了迂回路线,或者其舰队构成比想象中更复杂。
这被视为敌意即将降临的明确证据,主张立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甚至有人提出应该主动向信号来源方向发射探测器,进行“抵近侦察”。
另一方,则以林哲和部分谨慎的科学家为代表,持保留态度。
他们认为,信号过于微弱和短暂,无法确定其真正来源和意图。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可能存在人类尚未知晓的自然现象,或者……是其他未知的、与“主信号”文明无关的星际活动痕迹。
贸然行动,尤其是主动暴露自身位置,风险极高。
“我们就像森林里的原始人,听到了一点风吹草动。”林哲在紧急会议上比喻道,“这草动可能是老虎,也可能只是兔子,甚至可能只是树枝折断。在我们看清之前,最好的选择是保持安静,加强警戒,而不是跳出去大喊大叫。”
最终,GSC采纳了谨慎策略。
一方面,立刻调整“回响”计划浮标的部署,加强对“异常信号-Alpha”来源方向的监控;另一方面,命令所有舰队和防御平台进入二级战备状态(仅次于临战状态),但没有进行任何可能暴露自身的主动探测。
社会的暗流与“火种”的加速
“异常信号-Alpha”的消息被严格控制在GSC最高层和参与分析的极少数科学家范围内,但对社会敏感的神经依然产生了间接影响。
不知从何处泄露的“可能有先行探测器”的模糊传闻,再次挑动了公众本已紧绷的弦。
尽管官方迅速辟谣,但一种“时间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更紧迫”的焦虑感,如同瘟疫般在民间蔓延。
“贡献点”的争夺变得更加白热化。
人们更加疯狂地工作、学习,试图在可能提前到来的终点前,积累更多的“筹码”。
社会的运行节奏快到近乎扭曲,精神压力普遍增大,心理疏导机构人满为患。
与此同时,“火种”计划的执行进入了实质性加速阶段。
数艘庞大的“火种舰”在绝对保密的船坞内加快了建造进度。
关于遴选标准的细则讨论变得更加具体和残酷,家庭离散的悲剧开始在暗处上演。
尽管有公开的规则,但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一种“末日特权阶级”正在悄然形成,这无疑在已经裂痕累累的社会信任上,又撕开了一道新的伤口。
林哲的抉择与“守护者”的启动
“异常信号-Alpha”的出现,让林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他不能再按部就班地等待GSC那效率低下的决策和充满内耗的执行了。
他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
第一,他以“测试新型深空通信与防御系统”为由,向GSC报备后,启动了“守护者”基地部分非核心功能的“热身”运行。
位于火星“沉默堡垒”深处的几台超级引力感应器和空间波动监测阵列开始以低功耗模式持续扫描太阳系外围,其精度和范围远超GSC现有的任何探测设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