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的直播,如同一场席卷全球的精神海啸。
那层包裹着“守护神”计划的、由谎言和沉默构筑的脆弱外壳被彻底击碎,人类文明第一次**裸地、集体性地直面那悬于头顶的“深渊”。
最初的几个小时,是全球性的失语与呆滞。
街头抗议的喧嚣戛然而止,网络上的咒骂被巨大的震惊所取代。
人们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放下了日常的琐碎,被那个来自星空深处、冰冷而确切的倒计时攫住了全部心神。
二十四年来一直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巨大冰山,终于显露出了它那令人绝望的轮廓。
恐慌并未消失,而是从一种基于猜忌和愤怒的、相对浅层的躁动,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彻骨的、弥漫在每一个空气中的集体性焦虑。
餐厅里无人谈笑,地铁上的人们眼神空洞,学校里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来自成人的那种难以言状的沉重。
然而,与GSC内部某些人预测的“即刻崩溃”不同,人类社会在经历最初的震荡后,展现出极其复杂和矛盾的反应。
一部分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虚无主义盛行,及时行乐的风气在一些区域蔓延。
犯罪率在局部有所上升,尤其是针对物资储备点的抢劫和暴力事件。
一些极端宗教团体则迎来了“信徒”的爆发式增长,他们将外星信号解读为“神罚”或“末日审判”,鼓吹放弃抵抗,祈求救赎。
但另一部分人,或许是更大的一部分,在最初的恐惧之后,一种被逼到绝境的、属于人类这个物种的韧性,开始悄然勃发。
林哲直播中那句“这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命运的计划”,以及他坦诚的恐惧和坚定的选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或阴谋家,而是一个同样恐惧、却选择扛起责任的“人”。
这种共情,消解了部分敌意,将对抗的矛头从内部转向了外部。
网络上,自发形成的“守护者论坛”、“深空防御志愿者”等社群迅速壮大。
无数程序员、工程师、科学家、甚至普通工人和学生,开始讨论如何为“守护神”计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间发起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倡议”、“技能共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各国政府(在GSC的协调下)也迅速转变策略,从一味封锁转向有限度的引导和动员。
他们开始公开部分非核心的“守护神”计划进展,展示月球工厂的宏大、火星城市的生机、“轩辕剑”星环的壮丽。他们将这场危机,塑造为人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未知命运的“终极挑战”。
一种悲壮的、被迫的凝聚力,开始在裂痕之上艰难地弥合。
征兵点排起了长队,不过这次不是为了侵略他国,而是为了加入“太阳系防御舰队”或行星防卫军。
工厂恢复了生产,工人们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投入工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拧紧的每一个螺丝,都可能关系到文明的存续。
在这场全民的审视下,那些秘密建造的私人“方舟”再也无法隐藏。
几家独立媒体和黑客组织联手,曝光了数个位于格陵兰冰层下、西伯利亚冻土深处、乃至太平洋海底的私人避难所和逃亡飞船的建造基地,并直接点名了背后支持的财团和部分前政要。
舆论瞬间哗然。
在全体人类面临共同威胁的时刻,这些精英却试图用窃取自公共计划的资源和技术,为自己打造逃生的“诺亚方舟”,这引发了全民的愤怒和道德审判。
被点名的财团股价崩盘,其名下产业遭到民众自发抵制。
相关政要声望扫地,被迫退出公众视野。
GSC趁势出手,以“危害人类共同安全罪”和“窃取战略资源罪”为由,强行接管了所有已曝光的私人方舟项目,将其改造为公共的避难所或物资储备库。
这一举动,极大地提振了民众对GSC残存的信任,也沉重打击了逃亡主义思潮。
面对空前团结(尽管是被迫的)的民意和激增的志愿者,GSC在林哲的建议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有限度地向全球学术界和合格的研究机构,开放“守护神”计划的部分非核心技术数据库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列表。
这被称为“技术赋能”行动。
一时间,全球的智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
大学实验室、民间研究机构、甚至一些高科技爱好者的车库工作室,都投入到了对某个具体技术难题的攻坚中。
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如同雪片般飞向GSC的专门平台。
虽然大部分想法并不成熟,但这种全民参与的智力众包,确实解决了一些困扰官方实验室许久的边缘性问题,并催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技术路径。
然而,“火种”计划的存在,依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极其敏感的议题。
当有媒体试探性地问及“如果防线被突破,人类是否有备份计划”时,GSC的发言人只能含糊其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