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古言 > 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 > 第32章 笔试经义考核

白鹿书院的入院考核如期而至。这一日,天色未明,江宁府尚笼罩在冬日的晨雾之中,书院那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却已缓缓开启,露出其后肃穆宏阔的广场景象。数百名通过初审的学子,身着各色儒衫,依序排成数列,鸦雀无声地等待入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唯有清冽的寒风掠过庭院古松发出的呜咽,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预示着考核即将开始的钟磬试音。

萧景珩静立人群中,一袭半旧的青色棉袍在诸多绫罗绸缎间显得格外朴素,却也与他此刻沉静如水的内心相得益彰。他深知,这第一场“笔试经义”,乃是考察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原文的记诵、注疏的理解以及初步的阐发能力,此乃书院学问之根基,亦是科举取士之根本

而这,恰恰是他这“半路出家”之人最大的软肋。尽管凭借赵文渊的指点与一月来的废寝忘食,他已将主要篇章强行记诵下来,但相较于那些自幼浸淫其中、引经据典已成本能的学子,他的根基之浅薄,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辰时正,钟声清越,回荡在古老的书院上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学子们在那位曾质疑过萧景珩的周文瀚教习及几位神情肃穆的书院博士注视下,依序步入至公堂。

至公堂内,气象森严。数百张黑漆案几整齐排列,每张案上仅备笔墨纸砚、清水一盏,并一张空白的草稿纸。四壁高悬“肃静”、“回避”等牌匾,更有两名书院执事手持戒尺,立于堂前,目光如电,扫视全场。气氛庄重得令人窒息,许多学子已面色发白,指尖微颤。

试卷由执事逐一发放。萧景珩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待试卷落于案上,便迅速扫过题目。

题目果然艰深非常,远超寻常县试、府试

首题为默写《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全章,并分句析义。此章长达数百言,涉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要求不仅背诵无误,更需理解其中“为政在人”、“取人以身”等概念的深意。

次题则需解析《孟子·梁惠王上》中“仁者无敌”的微言大义,要求结合朱子集注,阐述其与“王道”、“霸道”之区别。

最后一道则是策论题,题目为“试论《尚书·洪范》九畴与《周易》乾坤二卦之于治国安邦之要义”。此题宏阔,非熟读经典、融会贯通者不能下笔,需将《尚书》中记载的九种治国**与《周易》中天地阴阳变化的哲学相结合,论述其对于现实政治的意义

堂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压抑的吸气声和笔尖颤抖划过稿纸的沙沙声。许多家学渊源、准备充分的学子在短暂的震惊后,已开始奋笔疾书,显然对此类题型驾轻就熟。

萧景珩沉心静气,提笔蘸墨。他知道,在这一关,他无法取巧,更没有脑中文库可以直接搬用——经义阐释最重师承渊源与个人积累,绝非天马行空的诗词创作。

默写部分,他凭借强悍的记忆力,力求一字不差,工整无误。解析部分,他谨守朱注框架,言辞恳切,虽无惊人创见,却也条理清晰,未出纰漏。

真正的挑战在于最后那道策论。他自知经史底蕴远不及他人,若一味比拼引经据典的广度与深度,必败无疑。唯有另辟蹊径,在谨守经义核心的前提下,悄然融入些许超越时代的宏观视角。

他略一沉吟,笔下渐稳:

“...《洪范》九畴,自‘五行’而至‘五福六极’,乃天道之于人道之垂象,秩序井然,法度森严,乃静态之规矩;《周易》乾坤,阴阳交感,变化无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乃动态之生机。治国之道,岂能徒恃僵化之法度,而无顺应时势、体察民心之变通?亦不可只求变通而失了根本之规矩...

他并未直接否定经典,而是巧妙地将“规矩”与“变通”、“法度”与“生机”这一对现代政治学中常见的辩证关系,融入对古老经典的阐释之中,论述九畴与乾坤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其言语在恪守经义的框架下,显得略有“新奇”,但逻辑清晰,立意高远,倒也自成一家之言,与此间纯粹恪守注疏的答案迥然不同。

他下笔极为谨慎,字斟句酌,每一个观点都力求能在经文中找到依据,不敢过于惊世骇俗,亦不愿流于平庸。整个过程,他能感受到来自堂上巡考教授们审视的目光,尤其是那位周文瀚教习,在他案前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些,目光在他那略显“异质”的策论草稿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微蹙,却未发一言,缓步走开。

两个时辰的考核时间到,钟声再响,悠长而沉重,宣告第一场较量的结束。学子们神态各异,有的满面春风,自信满满;有的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有的则如释重负,瘫坐椅上;更有几人面色惨白,显然发挥失常。

萧景珩平静地交上试卷。他心知肚明,自己这份答卷,中规中矩的默写与解析最多只能算是中等,而那篇策论虽有些想法,但在注重传统注疏的书院教授眼中,能否被认可尚是未知之数。综合来看,绝无可能名列前茅,但凭借策论中那几分“言之有物”的见解,应当也不至于垫底。

数日后,笔试成绩张榜公布。果如所料,他位列中游,名字虽不显眼,却稳稳地留在了通过者的名单之上,获得了参加下一轮面试的资格。周围有学子看到他的名字,露出些许讶异,似乎没想到这个“诗才”在经义基础上竟也能过关。

萧景珩看着榜单,面色平静。第一关,算是惊无险地度过了。他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考验——那场需要直面书院教授、考验急智与综合才学的面试,尚未到来。而他那份与众不同的策论,或许已悄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福祸难料。

喜欢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诗酒趁年华:我靠文抄走上巅峰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