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声音通过电流,清晰地传到十几公里外,一个隐蔽在山坳里的临时指挥所。
新二团团长,现任“神剑炮兵营”营长丁伟,正静静地坐在一张行军桌前。
他面前没有沙盘,只有一张巨大的、画满等高线和坐标格的军用地图,以及一部电话。
听到林川的声音,丁伟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他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太久了。
“林所长。”
丁伟的声音沉稳如山。
“我的人和炮,都准备好了。说吧,打哪儿?”
他没有问前线的战况,也没有问为什么要现在出击。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永远相信自己的情报来源和最高指挥的判断。
而现在,林川就是他的最高指挥。
“鬼子的重炮阵地。”林川言简意赅。
“嗯?”
丁伟愣了一下,这和他预想的不太一样。
他下意识地在地图上找到了那两个被“猎杀营”标记出来的敌军重炮旅团的位置。
“林所长,鬼子的重炮阵地,距离我们现在的位置,至少有十五公里。我们标准弹药的射程,只有八点五公里,够不着。”
丁伟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知道。”林川的声音依旧平静,“所以,我们不用标准弹药。”
“不用标准弹药?”丁伟更疑惑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
“丁伟同志,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炮弹这东西,是射程更重要,还是威力更重要?”
这个问题,让丁伟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都陷入了沉思。
“这得看情况。”丁伟斟酌着说道。
“攻坚拔寨,自然是威力越大越好,一炮下去,什么都解决了。但如果是远程压制,那自然是射程越远越有优势,能打到别人,别人却打不到你。”
“说得好。”林川赞许道。
“那么,如果现在有一种技术,能让我们的炮弹射程增加一倍,但威力,会减小三成,你用不用?”
丁伟的呼吸,瞬间停滞!
他不是李云龙那种只认“口令”和“装药量”的莽夫,他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家!
他瞬间就明白林川话里藏着怎样恐怖的含义!
威力减小三成?
那又怎么样!
“喀秋莎”一发火箭弹的威力,本就堪比152毫米的重型榴弹!
就算减小三成,那也比小鬼子105毫米的榴弹威力要大得多!
用超过105榴弹的威力,去换取超过十五公里的恐怖射程!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这意味着,他们将拥有一种,能单方面、远距离、对敌人所有重型火力点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神剑!
“用!他娘的当然要用!”
丁伟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发颤,这是对一种全新战争形态降临的本能战栗!
“林所长,你小子……你到底还藏了多少好东西?!”
“这不是藏,”林川纠正道。
“这叫技术储备。我早就料到,会有需要跟鬼子重炮对决的这一天。”
他口中的“技术储备”,自然就是增程技术【复合改性双基增程药剂】。
它可以用在一式步兵炮的增程炮弹上,可以用在“望天猴”防空炮弹上,那么当然也可以用在火箭炮上。
在制造“喀秋莎”的时候,他深知,在复杂的山地作战中,射程,有时候比威力更重要。
“你小子……”丁伟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能感慨,“真是个妖怪。”
“少废话。”林川的语气严肃起来。
“我让周平顾问他们赶制的第一批增程火箭弹,一共一百九十二发,应该已经送到你那儿了。”
“到了!”丁伟立刻回答,“弹体上都刷着红圈,我的人正准备装车。”
“很好。”林川下达命令。
“‘猎杀营’的王喜奎,已经把鬼子两个重炮旅团的精确坐标,用密电发给你。你的任务,只有一个。”
“用这批增程弹,在十五分钟之内,把鬼子那一百多门重炮,给我从地图上彻底抹掉!”
“能不能做到?”
“保证完成任务!”
丁伟“唰”地一下站了起来,对着话筒,吼出了军令状。
挂断电话,丁伟的眼中,燃烧着两团火焰。
他转身,对着指挥所里,那十几个正襟危坐,手里紧握着算盘和铅笔的“计算兵”们,猛地一挥手。
“全体都有!”
“立刻更换弹道数据手册!启用二号方案!”
“目标,日军第一、第二野战重炮兵旅团!坐标……”
“计算射击诸元!时限,五分钟!”
“是!”
指挥所里,瞬间响起算盘珠子暴雨般密集的噼啪声。
……
与此同时,三八六旅的正面防线上。
程瞎子和孔捷已经从地下指挥所回到前线阵地。
程瞎子的772团阵地,快要被炮火彻底淹没了。
轰!
又一发150毫米重磅榴弹,狠狠砸在刚才那座已经被连续命中多次的碉堡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