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内的喧嚣渐渐平息,山呼海啸般的“恭贺陛下寻回皇子!国本得固!江山永昌!”余音仍在殿宇间缭绕。
仁宗皇帝紧紧牵着王狗儿的手,脸上虽还挂着泪痕,却被巨大的喜悦与释然所取代。
他将目光从身边的少年身上移开,环视殿内,最终落在了依旧浑身浴血的苏哲身上。
“武安侯!”仁宗的声音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厚重与疲惫,但其中蕴含的威严与决断却不容置疑,“你此番功勋盖世,寻回朕之皇子,力挽狂澜,护我大宋江山社稷于将倾。朕心甚慰,此等大功,待朕思虑周全,必有重赏!”
苏哲闻言,躬身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言重,此乃臣子本分。陛下龙体安康,皇子归位,才是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仁宗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富弼,沉声道:“富卿,皇子认祖归宗之事,乃国之大事。即日起,皇子暂住东宫,由你全权负责其起居教导,并尽快安排宗室祭祖等一应礼仪。”
富弼立刻出列,恭敬应道:“老臣遵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仁宗的目光再次回到殿内,方才的温和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威严。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扫过那些神情各异的文武百官,最终停在了韩琦的身上。
“韩卿!”皇帝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股压抑的怒火,“曹氏兄弟,居心叵测,谋逆犯上,险些颠覆社稷!此事绝不能等闲视之!朕命你,会同开封府与皇城司,彻查此案!凡与曹氏勾结,参与谋逆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一个都不许放过!”
韩琦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一场牵连甚广的血雨腥风即将席卷朝堂。
他立刻躬身,声音洪亮地应道:“老臣遵旨!必将曹氏余孽,一网打尽,以儆效尤!”
两道旨意,一喜一怒,喜悦中带着对未来的期盼,愤怒中蕴含着雷霆之怒的清算。
整个崇政殿在仁宗的这两道命令下,气氛变得复杂而沉重。
“退朝!”随着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这场惊心动魄的金殿认亲大典终于落下帷幕。
百官如潮水般涌出崇政殿,苏哲在殿门口遇到了韩琦、王臻、周勇等人。
韩琦上前一步,看着苏哲那血迹斑斑的铠甲,眼中充满了赞赏与心疼。
他拍了拍苏哲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苏哲,你此番立下不世之功,当真是我大宋的擎天之柱啊!陛下虽然未言明赏赐,但太子太傅之位,恐已是板上钉钉。”
苏哲谦逊一笑,拱手道:“韩相过誉了,全赖陛下洪福,诸位同僚鼎力相助,苏哲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他看着身边那些同僚,又道:“此番多亏韩相坐镇京城,稳住局面,否则苏哲纵有三头六臂,恐也难以成事。”
韩琦欣慰地点了点头,又看向在场跟随的官员,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殿下从下受苦,日后你要好生教导,光耀我大宋。”
王臻也走了过来,他看着苏哲,眼中是掩饰不住的钦佩:“侯爷神机妙算,王某佩服之至!此番神机营初露锋芒,多亏侯爷当年慧眼识人,提拔赵德,又点拨火器之学,才有了今日之威。”
苏哲笑着摆了摆手,打趣道:“王大人太客气了,这叫‘格物致知’。你看,这造兵器和造房子,本质上都是科学,就跟我的医术一样,‘哪里不舒服就切哪里,哪有窟窿就补哪里’,一个道理。”他这话一出,引得王臻和周勇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周勇走上前,拱了拱手,眼中满是敬意:“侯爷!此番若非神机营天降神兵,我等万难抵挡曹贼叛军!末将欠侯爷一条命!”
苏哲看着这些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同伴,心中也升起一股暖意。
他拱手道:“诸位,此番辛苦。苏哲身负圣命,未敢松懈,如今大局已定,只愿速归家中,与妻儿团聚。告辞了!”
说罢,他带着殿前司禁军的护卫,转身离去,一路朝着武安侯府赶去。
马车辚辚,穿过肃穆的皇城,驶入繁华的汴京街道。
夕阳的余晖将汴京城染成一片金红,街市上,百姓们已从昨夜的惊慌失措中恢复过来,巷口孩童的嬉闹声隐约传来,一股久违的安宁笼罩着这座千年古都。
苏哲看着窗外,心中五味杂陈。
五个月的奔波与厮杀,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那些血腥的画面如同电影一般在脑海中闪回。
苏哲的目光投向窗外,心绪复杂,思考着接下来的朝堂风波以及家中的妻儿。
终于,马车停在了武安侯府的大门前。
门前的石狮威严依旧,朱红的大门紧闭着,透着一股沉静。
“侯爷回来了!”守门的护卫率先看到了马车,惊喜地大喊一声,不一会大门“吱呀”一声打开,柳盈的身影率先出现在门口。
她依旧穿着那身素雅的衣衫,身形略显清瘦,但眼神却比往日更加坚定和成熟。
看到苏哲的那一刻,她冰冷的面孔上终于融化出一丝笑意,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