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林野已经在院子里练完了一套灵韵淬炼的基础拳法。体内灵韵流转顺畅,李时珍传承的本草知识与苏轼的养生之道在脑海中相互印证,让他对“医食同源”有了更深的体悟。
“哥,你今天怎么练得这么久?”林溪端着一摞刚洗好的碗走出厨房,鼻尖忽然嗅到空气中淡淡的灵韵清香,“好像还有点特别的味道,比平时更柔和呢。”
林野收拳转身,笑着解释:“昨天得到了苏轼宗师的传承,他不仅通文墨,更精于养生之道,其中‘食疗为先’的理念,正好和李时珍宗师的本草学能呼应上。”
“苏轼宗师?就是写‘明月几时有’的那位大诗人?”苏晚也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本摊开的义诊记录,“他的养生之道里,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我记得他好像很会做菜。”
“还真让你说中了。”林野眼中闪过笑意,“苏轼在《苏沈良方》里记载了不少食疗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不仅滋味醇厚,还暗藏养生玄机。今天正好买了新鲜的五花肉,我来露一手,让你们尝尝正宗的东坡养生肉。”
“哇!东坡肉!”林溪立刻兴奋地拍手蹦跳,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我只在美食视频里见过,听说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一直想尝尝呢!哥你居然会做,也太厉害了吧!”
姑妈从厨房探出头:“野小子还会做这个?那我可得好好学学,以后也能给溪溪做。”
林野笑着应下,转身走进厨房。他先从冰箱里取出一块三斤重的五花肉,肉质肥瘦相间,纹理均匀,正是做东坡肉的上佳食材。按照苏轼灵体传承的“食疗要诀”,做这道菜不仅要讲究火候,食材的处理和配料的搭配都暗藏养生道理。
“首先得选带皮的五花肉,肥瘦比例要三肥七瘦,这样炖出来才会油而不腻。”林野一边处理食材,一边讲解,林溪扒着厨房门框看得目不转睛,连呼吸都放轻了些。“苏轼宗师说过,‘肉须净洗,煮去血沫,此为去浊存清之道’,第一步就是要把肉里的杂质去掉,才能更好地吸收配料的药性。”
他将五花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放入冷水锅中,加入姜片和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表面的血沫,再煮三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擦干表面的水分。接着,他在肉皮上用牙签扎满小孔,均匀地抹上一层蜂蜜,再刷上少许老抽,静置十分钟让其入味。
“蜂蜜能中和肉的油腻,还能滋养脾胃,老抽则是为了上色,让肉质看起来更有食欲。”林野说着,将铁锅洗净擦干,在锅底铺上一层葱段和姜片,再放上几枚八角和桂皮——这几味香料都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食同源之物,八角能温中散寒,桂皮可理气健脾,既增香又养生。
他将腌制好的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锅中,倒入适量的黄酒和生抽,再加一小勺冰糖和少许清水,水量刚好没过肉的三分之二。“苏轼做这道菜,最讲究用黄酒代替水,黄酒性温,能活血通络,还能让肉质更鲜嫩。”林野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成最小的文火,“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了,文火慢炖两个时辰,让肉充分吸收配料的香气和药性,这才是东坡肉的精髓。”
“要炖这么久啊?”林溪踮着脚尖望向锅里,鼻尖萦绕着渐渐浓郁的香气,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光闻味道就好香呀,我都要等不及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养生菜更是要慢炖细熬。”林野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苏轼宗师说‘慢火煮肉,如养浩然之气,急则失其真味’,这炖肉的过程,也是让灵韵和食材、药材相互融合的过程。”
趁着炖肉的间隙,林野来到灵境之中,苏轼正坐在木屋前的石桌旁品茶,桌上摆着一幅刚写好的“养生诀”。
“晚辈见过东坡宗师。”林野拱手行礼。
苏轼笑着抬手:“不必多礼,你今日要做东坡肉,可是遇到了什么疑问?”
“宗师果然神机妙算。”林野顺势坐下,“晚辈按照传承中的方法处理食材,只是不知这文火慢炖,除了让肉质软烂,还有何深层道理?”
“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苏轼抿了一口茶,缓缓道,“肉为阴,火为阳,文火慢炖,正是阴阳调和之道。五花肉虽肥,但经黄酒、葱姜、八角等温热之品调和,再以慢火烹煮,便能将油腻转化为滋养之物,补而不滞,温而不燥。”
他指着桌上的茶盏:“就如这茶,沸水急冲则苦涩,温水慢泡则甘醇。养生亦是如此,急功近利不可取,循序渐进方能长久。你身负医道传承,更要明白‘食疗重于药疗’的道理,寻常百姓家,能通过饮食调理身体,便是最大的福气。”
林野心中豁然开朗:“晚辈明白了,这东坡肉不仅是一道菜,更是宗师养生理念的体现——以食材之性调和阴阳,以慢火烹煮滋养脏腑,让食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调理身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