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灵体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古艺医学创新基金的研究团队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最初的震惊过后,所有科研人员都被这位科学巨匠的探索热情所感染,原本泾渭分明的医学研究与物理探索,开始出现奇妙的交融。
研究室里,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一边是《上古医经》中的经络图谱,一边是爱因斯坦手绘的时空几何模型,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智慧体系,在一次次讨论中碰撞出火花。
“根据气劲传导的检测数据,经络沿线的能量波动呈现出‘非欧几何’特征,”爱因斯坦的灵体悬浮在屏幕前,指尖虚点着经络分布图,“如果将人体视为一个封闭的能量场,经络就是这个场中能量密度最高的‘测地线’,气劲的流动遵循最短路径原理,这和宇宙中星体的运行轨迹本质相通。”
参与研究的物理学家李教授连连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您提出的‘人体能量场测地线’理论,正好能解释之前我们无法理解的‘经络跨节段传导’现象。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建立气劲流动的数学方程。”
林野站在一旁,运转“气贯长虹”境界的气劲,指尖凝聚出一缕金色气柱,轻轻点在特制的能量检测仪器上。仪器屏幕上立刻出现一条平滑的曲线,气劲的波动频率、能量强度清晰可见。
“爱因斯坦先生,您看,”林野说道,“当气劲达到‘气贯长虹’境界时,能量波动的稳定性显着提升,非线性变化的幅度减小了。这是否意味着,高阶气劲更接近‘理想能量场’的特征?”
爱因斯坦眼中闪过精光,抬手在空中画出一组张量公式:“完全正确!能量越凝练,受到的‘干扰项’就越少,越能贴合纯粹的规律。这就像宇宙中的黑洞,引力场足够强,才能让时空弯曲呈现出完美的几何形态。”他转头对苏晚说,“苏小姐,你们的‘经络重塑’疗法,本质上是通过外部能量输入,修正人体能量场的‘时空畸变’,让气劲重新沿着‘测地线’流动。”
苏晚茅塞顿开,之前她对“经络重塑”的理解停留在医学层面,如今结合物理理论,豁然开朗:“如果能根据这个模型,精准计算出每位患者的‘能量场畸变参数’,就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气劲诊疗方案,治疗效率会大幅提升!”
接下来的一周,研究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医理-物理融合模型”的构建中。爱因斯坦负责提供核心物理理论支撑,李教授团队负责数学建模,林野和苏晚则提供气劲诊疗的临床数据和医学验证,张教授统筹协调,各展所长。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好几次,模型计算出的气劲传导路径,与临床实际观测到的经络走向出现偏差。爱因斯坦没有丝毫气馁,反而兴奋地说:“偏差不是坏事,它说明我们的模型缺少了关键变量。或许,人体细胞的量子纠缠效应,会对能量场产生微弱影响?”
这个猜想让研究出现了转机。林野立刻联系生物物理实验室,调取人体细胞量子状态的检测数据。当这些数据被纳入模型后,计算结果与临床观测终于完美契合。
“成功了!”当屏幕上显示出经络与气劲流动的完整数学模型时,研究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这个模型不仅能用物理公式精准描述气劲的产生、传导、作用机制,还能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自动生成最优诊疗方案,甚至预测治疗效果。
【系统提示:协助爱因斯坦完善“医理-物理融合体系”,成功构建气劲-经络数学模型】
【奖励:灵韵值1000点,当前灵韵值点】
【解锁神级技能:“量化诊疗”(可通过模型精准计算气劲用量、传导路径,治疗成功率提升至95%)】
【“气贯长虹”境界稳固,气劲穿透力、稳定性再提升20%】
爱因斯坦看着屏幕上的模型,眼中满是欣慰:“这是科学与东方智慧的完美结合。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没有东西方之分,只有对规律的共同追求。”他转头对林野说,“这个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研究气劲与量子纠缠的关系,或者探索人体能量场与宇宙磁场的共振……有太多值得研究的方向了。”
林野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已经申请了专项研究基金,接下来可以逐步开展这些课题。或许未来,我们能通过这个模型,破解更多生命奥秘。”
当天下午,林野就用新构建的模型,为那位罕见遗传病患儿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模型计算出患儿体内能量场的畸变区域主要集中在脾胃经和肾经,气劲用量需控制在0.3毫焦,传导路径需避开心脏区域,采用“多点同步输入”的方式。
治疗时,林野运转“气贯长虹”的金色气劲,按照模型计算的路径,精准注入患儿体内。气劲如同被无形的轨道引导,顺畅地流入畸变区域,开始修复受损的经络。苏晚在一旁监测数据,屏幕上显示,气劲的实际流动轨迹与模型预测的偏差仅为0.01%。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