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林野已经推着林溪的轮椅,出现在了市图书馆的门口。图书馆刚开门,里面还没多少人,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光洁的地板上,映出两人的身影。
“哥,我们真的要在这里复习吗?”林溪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书架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籍,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清香,“这里的书也太多了吧,我们能找到需要的吗?”
“当然能。”林野笑着帮她调整了轮椅的位置,让她坐得更舒服些,“图书馆里有最全的医学教材和复习资料,想要考上医学院,这里是最好的复习地点。”
自从那天在晨光里定下考医学院的约定后,林野就开始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他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困难没继续读书,现在要考医学院,就必须从头补起,无论是高中的基础知识,还是医学相关的入门课程,都得一一攻克。
林溪的身体还在恢复期,不能长时间劳累,却坚持要跟哥哥一起复习:“哥,你帮我也找些高中的课本吧,我虽然还在养病,但也能慢慢学,等明年身体完全好了,我也要参加高考,跟你一起考医学院。”
“好。”林野拗不过她,只能点头答应,“但你不能太累,每天只学一个小时就好,主要还是以休息为主。”
两人来到图书馆的理科区,林野先帮林溪找了一套高中理科的课本和复习资料,放在她身边的小桌上,然后自己则直奔医学类书架。一排排厚重的医学教材整齐地排列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这些曾经让他觉得晦涩难懂的书籍,此刻却让他充满了动力。
他拿起一本《解剖学》,翻开扉页,熟悉的人体结构图谱映入眼帘。得益于赵天成主任的灵息传承,书中的很多知识他都已经掌握,只是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论支撑。他坐在林溪身边,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标记下来,打算之后查阅资料或者请教陈医生。
林溪也拿起高中的数学课本,认真地看了起来。虽然长时间没看书,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但她学得很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轻声问哥哥。兄妹俩在图书馆里安静地学习,阳光渐渐升高,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馨的轮廓。
中午时分,两人找了一家附近的小餐馆吃饭。简单的两菜一汤,却吃得格外香甜。
“哥,你看了一上午的书,不累吗?”林溪看着哥哥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地问。
“不累,一想到以后能当医生,能帮助更多人,就觉得浑身是劲。”林野笑着说,“倒是你,身体还没完全好,不能太劳累,下午回去好好休息,别再看书了。”
林溪点点头,却在心里暗暗决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能拖哥哥的后腿。
接下来的日子里,图书馆成了林野和林溪每天必去的地方。林野的学习进度很快,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灵息传承里的知识储备,他很快就掌握了医学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甚至能看懂一些专业的医学期刊。
这天下午,林野正在看一本《临床外科学》,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陈医生打来的。
“林野,你现在有空吗?”陈医生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诊所里来了一位急诊病人,是个农民工,在工地上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腹部受伤,情况有点危急,我一个人处理不过来,你能不能过来帮忙?”
“我马上过去!”林野立刻答应,起身对林溪说,“溪溪,诊所里有急诊病人,我得过去一趟,你在这里等我,我处理完就回来接你。”
“哥,你快去吧,不用管我,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林溪连忙说。
林野快步走出图书馆,拦了一辆出租车,朝着诊所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飞速运转,根据陈医生的描述,病人腹部受伤,很可能涉及腹腔内出血或脏器损伤,需要立即进行检查和急救。
赶到诊所时,诊所里已经围了几个农民工,个个面露焦急。病床上躺着一个中年男人,脸色苍白,眉头紧锁,双手紧紧捂着腹部,痛苦地呻吟着。陈医生正在给病人测量血压,脸色凝重。
“陈医生,情况怎么样?”林野快步走上前。
“血压很低,只有80/50mmHg,心率120次/分,病人意识有点模糊,初步判断是腹腔内出血,可能有脏器破裂。”陈医生语速飞快地说,“我已经给病人做了简单的止血和补液处理,但情况还是很危急,必须尽快明确诊断,进行手术止血,否则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林野点点头,立刻上前检查病人的情况。他轻轻掀开病人的衣服,腹部有一个明显的创口,鲜血还在不断渗出。他用手按压病人的腹部,病人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腹部硬如木板——这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进一步证实了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判断。
“必须立刻手术探查,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和修补。”林野果断地说,“陈医生,麻烦你准备手术器械和止血药物,我来主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