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期间,北美影院里的恐龙热潮没被节日气氛冲淡,反倒更旺了——家长带着孩子攥着恐龙模型排队,年轻人裹着厚外套讨论剧情,票房比上映初期涨了三成,连午夜场都坐满了人。
一个月后,北美票房稳稳站上2.8亿,全球除华夏外的票房累计到10亿出头。
这边数字还在跳,内地已经有了动静。毕竟是陈阳这位“导演第一人”的作品,加上韩三平从中协调,片子顺利敲定引进,就等春节档上映了。
华纳高层的办公室里,庆祝的香槟开了一瓶又一瓶。几位当初拍板合作的高管举着酒杯,笑得合不拢嘴——当初决定跟陈阳合作时,虽看好他的能力,但没想到这片子能火到这地步。
“还好没错过!”有人拍着桌子,“这眼光,现在看太对了!”
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还在往上跳,北美票房分成、全球版权收入……每一笔都让账目上的利润翻着番。这次合作让华纳赚得盆满钵满,连茶水间的员工都在议论:“跟陈导的这单,怕是能吹好几年。”
春节档,《侏罗纪公园》在内地上映。影院外排起的长队绕了半条街,裹着棉服的观众搓着手念叨:“陈导的片子,还是在国外火透了的,肯定得看。”
首场放映结束,散场的人挤在门口议论:“这特效,咱这儿从没见过”“李雪健演的周教授真有范儿,陈导会选人”。
首日票房统计出来,280万——这个数字直接打破了当时内地影片首日票房纪录,影院经理看着报表直咂嘴:“从没见过这么火的场面,加场!必须加场!”
三天后,票房累计突破1000万,售票窗口前的队伍依旧没短多少,连带着周边的小吃摊都跟着热闹起来。
《侏罗纪公园》在内地影院的排片还没下,票房数字每天都在往上跳,陈阳已经带着李雪健等主创团队登上了飞往洛杉矶的航班。机舱里,李雪健摩挲着西装口袋里的领针——那是陈阳特意让人做的恐龙造型,“带着咱周教授的精气神走红毯”。
奥斯卡颁奖礼的红毯上,闪光灯连成一片。陈阳穿着定制西装,和华纳的高管并肩走着,后者低声笑着说:“公关团队把能做的都做了,今晚就看运气。”李雪健跟在旁边,偶尔对着镜头挥手,胸前的恐龙领针在灯光下闪着光。
走完红毯,众人步入多萝西·钱德勒大厅。座椅上的铭牌还带着温度,颁奖台的幕布已经拉起,后台传来隐约的报幕声——属于《侏罗纪公园》的奥斯卡时刻,要开始了。
技术类奖项的归属率先揭晓。
“最佳视觉效果奖——《侏罗纪公园》!”颁奖人念出名字时,华纳的几位高管同时起身,举着奖杯的制片人在台上笑得爽朗:“感谢陈阳导演和他的特效团队,是他们让史前巨兽真正‘活’了过来!”
紧接着,最佳音效剪辑奖再度落袋,依旧是华纳代表上台领奖,对着镜头强调:“每一声恐龙的嘶吼,每一次丛林的风声,都藏着整个团队的心血。”
最佳原创配乐奖公布时,台下的陈阳轻轻拍了拍配乐师的肩膀。领奖台上,作曲家握着奖杯说:“这首曲子能被认可,要感谢陈阳导演让我明白——好的配乐,该像恐龙的呼吸一样,和影片共生。”
轮到最佳男配角颁奖,当吉恩·哈克曼的名字响起,李雪健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西装袖口,脸上掠过一丝落寞。陈阳侧过身,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他:“老李,这角色戏份就这么多,下次我给你写个主角,咱把奖杯拿回来。”李雪健笑了笑,点头:“好,我等着。”男女主奖项随后揭晓,均与影片失之交臂,主创席上的掌声里带着几分坦然。
终于到了最佳导演奖。主持人故意拖长了语调:“今年的最佳导演,属于一位用镜头震撼了全世界的东方影人……”聚光灯“唰”地打在陈阳身上,他握着拳头的手微微出汗,指节泛白。
颁奖人拆开信封,顿了两秒,清晰地念出:“《侏罗纪公园》,陈阳!”
全场掌声雷动。陈阳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领带,稳步走上舞台。接过奖杯时,他先朝着台下的主创团队和演员们鞠了一躬:“没有李雪健老师他们的表演,恐龙只是一堆特效;没有特效团队没日没夜的打磨,故事撑不起野心。”
他转向华纳的席位,举了举奖杯:“更要感谢华纳兄弟的信任,从威尼斯聊到洛杉矶,是你们敢赌一把,让这部融合了东方视角的科幻片,走到了今天。”
最后,他的目光望向远方,声音沉稳有力:“我要感谢我的祖国,是这片土地的故事,教会我如何用镜头讲好‘敬畏’二字。还要感谢我的妻子中森明菜,在我扎进机房的那些日子里,是她告诉我——好电影,值得等。”
奖杯在灯光下闪着光,台下的掌声里,李雪健用力挥着手,华纳高管们互相拥抱,而陈阳站在台上,仿佛能听见全球影院里,那些因恐龙而沸腾的欢呼声,正和此刻的掌声,慢慢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