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躺平堂开张
陈玄最终还是没能坐上龙组的专机。
他嫌慢。
在婉拒了将星“派一个警卫连护送您”的提议,并顺手从赵磊口袋里摸走一沓现金当路费后,他就在南极基地所有人敬畏交加的注视下,找了个背风的角落,身形一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次出现时,人已在千里之外的一座沿海小城。
海风咸湿,阳光正好,街边的大排档飘出诱人的孜然味。陈玄找了个摊位坐下,点了一百串腰子,二十串板筋,又要了两箱啤酒,吃得满嘴流油。
他一边吃,一边用新买的手机,在地图上划拉着。
“西双版纳?不行,游客太多,吵。”
“凤凰古城?更不行,商业化太重,俗。”
“稻城亚丁?海拔太高,躺着容易缺氧。”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不断放大、缩小,寻找着那个完美的“躺平圣地”。标准很简单:山清水秀,人迹罕至,最好方圆十里内没有网红打卡点,快递能到就行。
最终,他的手指停在了一个地图上需要放大很多次才能看到名字的地方——云水镇。
“云水镇……听着就犯困,不错。”
他当即拍板,结了账,打了个出租车直奔火车站。
三天后,当陈玄背着一个半旧不新的双肩包,从那辆每天只有一班的绿皮火车上下来,再转了两趟吱吱呀呀的乡镇公交,终于抵达目的地时,他知道,自己找对地方了。
云水镇,一个仿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两侧是斑驳的木质房屋,屋檐下挂着晒干的玉米和辣椒。镇上没有高楼,最高的建筑是镇口那座三层的邮电局。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混合清香,唯一的噪音,来自街边棋盘上老大爷们的激烈争吵,以及趴在墙头懒洋洋打哈欠的土猫。
陈玄找了个当地的中介,一个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的本地汉子。
“后生,想在俺们这儿租房?”汉子很热情,“俺们这儿房子便宜,靠河边的两百一个月,带院子的三百!”
“不租,买。”陈玄言简意赅。
汉子愣了一下,随即更高兴了,把他领到镇子最里头,一处几乎快要塌了的临街老宅前。
“这个好!原来是前清时候一个老秀才的屋子,后来一直空着。院子大,里头还有口井,就是……有点旧。”汉-子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陈玄却眼前一亮。
这宅子坐北朝南,门前是一条潺潺流过的小溪,背后靠着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整个院落被一棵巨大的、不知活了多少年的老槐树笼罩着,树荫浓密,一看就是午睡的好地方。最关键的是,它足够偏僻,足够破败,保证了不会有不长眼的邻居天天来串门。
“就它了。”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银行卡,那是当初港岛富商李文博硬塞给他的,据说里面的数字,足够买下小半个云水镇。
中介看着陈-玄云淡风轻地全款买下这栋“危房”,整个人都傻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后生……你真是个实在人。”
接下来的半个月,云水镇的居民们,就看着这个新来的年轻人,用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修缮”着他的新家。
他不请工人,不搞装修,只是把院子里的杂草拔了,屋子里的垃圾清了。然后,他花了一天时间,在镇上唯一一家木匠铺,定制了一把造型古朴、弧度完美的竹制躺椅。
之后的三天,他都在院子里,搬着那把躺椅,一寸一寸地挪动位置,时而抬头看看天,时而闭眼感受风,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最后,他心满意足地将躺椅安放在了老槐树下那个能享受到最恰到好处的斑驳光影,又能听到最清晰的溪流声的黄金宝座上。
万事俱备。
又过了一天,老宅那两扇落满灰尘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一块崭新的、字迹有些歪歪扭扭的木匾被挂了上去,上书三个大字:
躺平堂。
匾额旁边,还立了一块木牌,上面是这家“堂”的规矩:
一、寻常病症,出门右转卫生站。
二、时来运转,回家偷乐莫声张。
三、开门随缘,医者也要睡午觉。
这一下,整个云水镇都轰动了。
“躺平堂?这是干啥的?卖棺材板的?”镇口棋摊的王大爷百思不得其解。
“我看八成是个骗子!”杂货铺的刘婶磕着瓜子,压低了声音,“你们看那后生,成天就在院子里躺着,不是睡就是喝茶,一看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这规矩写得云山雾罩的,肯定是想骗那些外地来的傻老板!”
“就是就是,还医者?他要是医者,我就是玉皇大帝!”
镇民们议论纷纷,都把陈玄当成了一个行为怪诞的笑话。偶有好奇的路人,走到门口探头探脑,一看那三条规矩,再一看院子里那个躺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的年轻人,都笑着摇摇头走开了。
对此,陈玄毫不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