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总观测厅。
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
那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手指颤抖地指着大屏幕,嘴巴张了几次,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他一辈子都在与冰冷、精确、绝不容情的宇宙法则打交道,他相信引力,相信轨道,相信数学模型能预测一切。
但现在,他信仰的一切,被屏幕上那道诡异的绿色弧线,撞得粉碎。
“撞……撞上了。”一个年轻的观测员,声音干涩地打破了死寂。
大屏幕上,代表着“哈雷二号远房表亲”的彗星光点,与代号“灾厄”的红色小行星光点,在三维宇宙坐标系中,精准地重合了一瞬。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绚烂的光芒。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剐蹭。
然而,对于地球来说,这是神迹。
“重新计算‘灾厄’轨道!快!所有超算资源全部接入!”老院士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发出了嘶哑的咆哮。
整个观测厅瞬间从凝固的状态,变成了一锅沸腾的粥。键盘敲击声、数据流滚动的电子音、人们压抑着激动与恐惧的喊叫声,汇成了一股狂热的交响。
几分钟后,新的轨道图被模拟了出来。
“偏离了!它偏离了原定撞击轨道!”
“新的轨道……不会与地球交汇了!我们……我们安全了?”
短暂的狂喜之后,是更深的困惑。
“等等……这个新轨道……它的方向是……”老院士死死盯着屏幕,脸色再次变得煞白,“它正朝着木星飞过去!”
……
白宫战情室。
那位五星上将的嘴巴,还保持着微微张开的姿势。他看着卫星画面里,那个在躺椅上翻了个身、似乎准备睡觉的东方年轻人,又看了看旁边屏幕上传来的、来自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紧急快报。
“……所以,我们引爆了黄石的地脉,只是为了让他能更好地……给一颗彗星导航?”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怀疑。
女国务卿没有说话,她只是端起桌上的咖啡,抿了一口。可她的手,却在微微颤抖,咖啡溅出了几滴,落在绝密文件上,晕开一小片褐色的印记。
她忽然觉得,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那些地质分析、军事部署、政治博弈,在一个能凭空改变彗星轨道的人面前,幼稚得像是一场小孩子的过家家。
……
克里姆林宫。
那位将军身后的参谋长,看着实时更新的天体轨道图,喃喃自语:“这是巧合……一定是巧合……宇宙中,这种巧合的概率虽然低,但并非为零……”
将军将那根已经被捏得有些变形的香烟,缓缓放进嘴里,用一种看透了一切的语气,平静地说道:“谢尔盖,从现在开始,忘了‘巧合’这个词。”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至少在未来三年,忘了它。”
……
“灾厄”小行星确实很倒霉。
它就像一个在高速公路上开得好好的司机,突然被旁边车道一辆爆了胎的卡车蹭了一下。方向盘一歪,直接冲下了高速,一头扎进了一条崎岖不平的乡间土路。
而这条路的尽头,站着太阳系里最不讲道理的“巨人”——木星。
在全世界天文学家的注视下,“灾厄”小行星无可奈atosis地被木星那强大到恐怖的引力场所捕获。
它没有被撕碎,也没有被吞噬。
它像是被一个宇宙级的棒球手,用一根无形的引力球棒,狠狠地“抽”了一下。
“引力弹弓效应!”国家天文台的观测厅里,有人惊呼出声。
屏幕上,那颗红色的小行星,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被木星甩了出去。它的速度,在瞬间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量级,像一发脱缰的炮弹,朝着太阳系外围的黑暗深处呼啸而去。
“它被甩出去了!它正在被逐出太阳系!”
“我们赢了!危机解除了!”
观测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有人拥抱,有人哭泣,有人将手中的文件抛向空中。持续了数月的绝望阴云,在这一刻,似乎被彻底驱散了。
然而,老院士却依旧死死地盯着屏幕,眉头皱得更深了。
“不对劲……”他喃喃道,“太不对劲了……”
“老师,哪里不对劲?它已经被甩出去了,再也威胁不到我们了。”一个学生兴奋地问。
“你不觉得……它太倒霉了吗?”老院士的声音有些发飘,“先是被一颗几百年轨道不变的彗星撞,然后又精准地利用木星引力弹弓把自己甩出去……这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海里,结果先是被一道浪拍回岸边,然后又被另一道浪卷着送回了家门口的床上。”
这比喻很奇怪,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懂了。
这不是幸运,这是诡异。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安排着这一切。
就在这时,警报声再次响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尖锐刺耳。
“报告!‘灾厄’的结构出现不稳定迹象!它……它正在分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