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熊的倒下,不仅为宋卫国家带来了足以震惊整个白石屯的荣耀,更带来了实实在在、沉甸甸的财富。接下来的几天,宋家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处理大型猎物的特殊气味。张建军、李二嘎等一众年轻后生,怀着对宋卫国的敬佩和对这庞然大物的好奇,干劲十足地帮着将分割好的熊肉、熊骨、熊油一趟趟从野熊沟搬运回来。那厚重的、带着白色针毛的熊皮被小心地撑开,用木框架定形,晾晒在阴凉通风处,如同一面巨大的、象征着力量与征服的旗帜。硕大的熊胆被宋卫国用多层油纸和石灰小心封存,那沉甸甸、暗绿色的胆囊,仿佛凝聚着山林最原始的精气。四只肥厚的熊掌也被单独处理,准备风干。
宋卫国没有独享这巨大的收获。他按照屯里帮工的老规矩,给每个前来帮忙的后生都分了一块不小的熊肉,又给刘老栓等几位曾给予指点的老猎人送去了些熊肉和熊油,以示感谢和尊重。剩下的,除了留足自家食用和腌制储备的部分,那最具价值的熊胆、熊掌和熊皮,他决定尽快出手,换成实实在在的钞票,为这个家的未来添砖加瓦。
他选了个日子,天不亮就起身,将熊胆、熊掌用旧棉被仔细包裹好,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又用麻袋将硝制好的猞猁皮和之前攒下的几张松鼠皮、狐狸皮一并装上,告别了再三叮嘱他路上小心的李素娟,骑着车直奔县城。这一次,他没有去找公社的采购员,而是直接去了县里的土产公司收购部。这里价格更公道,尤其是对熊胆这类贵重药材,鉴定也更专业。
当收购部的老师傅打开包裹,看到那枚品相极佳、沉实饱满的熊胆时,扶了扶老花镜,脸上露出了惊叹的神色。仔细鉴定过后,又掂量了熊掌,查看了熊皮和猞猁皮的质量,最终给出了一个让宋卫国心脏都漏跳一拍的价钱——熊胆作价三百五十元,熊掌八十元,熊皮因略有破损(搏斗所致)作价一百二十元,加上猞猁皮和其他零碎皮子,这一趟,他足足换回了近六百块巨款!再加上之前狩猎大赛的奖金和卖野猪等零零散散的积蓄,他怀里的布包,前所未有的鼓胀和沉重。
他没有在县城多作停留,只是去供销社称了几斤孩子们稀罕的水果硬糖,给李素娟扯了一块时兴的的确良布料,又买了两瓶本地产的烧酒,便匆匆踏上了归程。一路上,他心情激荡,不仅仅是因为这笔巨款,更是因为他清晰地看到了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本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切实可能。新房子已经立起来了,下一步,或许可以添置些像样的家具,给女儿们每人做几身新衣裳,再攒点钱,将来供她们读书,走得更高更远……
当他傍晚时分回到家中,将那个沉甸甸的布包交给李素娟,并简单说了数目后,李素娟拿着布包的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她这辈子都没见过、也没摸过这么多钱!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着里面厚厚几沓“大团结”,眼眶瞬间就红了。
“这……这么多……”她声音都有些哽咽,抬头看向丈夫,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喜悦。
“嗯。”宋卫国点点头,脸上带着风尘仆仆却满足的笑意,“收好。往后,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他没有多说豪言壮语,但这朴实的承诺,却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李素娟用力地点着头,将布包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全家人的希望和未来。她转身,珍而重之地将钱藏进了只有她和宋卫国知道的新隐秘处——那是宋卫国在砌新房火炕时,特意留出的一个暗格。
这笔巨款的注入,如同给这个家注入了最强劲的活力。家里的伙食肉眼可见地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李素娟不再那么紧巴巴地计算着每一分钱,偶尔还会买点精白面回来给孩子们包顿饺子,或者称点猪肉改善伙食。她用宋卫国买回来的的确良布料,熬夜在灯下给自己缝制了一件夏天穿的衬衫,穿在身上,衬得她气色都亮丽了几分。她还给每个女儿都买了新的头绳,疏影和清浅更是得到了一支崭新的钢笔和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把两个丫头高兴得差点睡不着觉。
小怀瑜的辅食也丰富起来,除了米糊、蛋黄,偶尔还能喝上几口撇去了油的肉汤,小脸越发圆润可爱。七个女儿围绕在父母和弟弟身边,穿着虽然半旧却干净整洁的衣裳,吃着可口的饭菜,听着父亲偶尔讲述山林里的见闻,脸上洋溢着这个年代农村孩子少有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笑容。这个家,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然而,光芒越盛,投射下的阴影便越是浓重。
宋卫国猎熊卖得巨款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伴随着那日他携带大量皮货进城和归来后宋家明显改善的生活,在屯子里不胫而走。羡慕者有之,敬佩者有之,但更多的,是那藏在人性角落里的酸葡萄心理和日益发酵的嫉妒。
王翠花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听到了风声。她像只闻到腥味的苍蝇,坐立难安,在家里摔摔打打,指桑骂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