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又见李先生
晚秋傍晚,我正收摊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停在了我的小推车前。
我抬头,竟是李先生。
他看起来有些憔悴,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听说……你在这儿卖饭,做得很好。”
我直起腰,用围裙擦了擦手,平静地笑了笑:“是啊,混口饭吃。
李先生要尝尝吗?不过今天卖完了,想吃,明天过来吧。”
他摇了摇头,目光复杂地看向我简单却干净利落的小摊,“思李长高了吗?”李先生的表情有些尴尬!
“我的女儿很好啊!她长高了不少” 我回答道,语气平静而自然,像在谈论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家常。
这句“我的女儿”说得清晰而坦然,既是对事实的陈述,也悄然划下了一道温柔的界限。
我没有追问他是如何找到这里的,这似乎已不重要。
秋风卷起几片枯叶,在我们之间打了个旋儿。
我看着他比一个多月前更加清瘦、落寞的身影,终是放缓了语气,轻轻地添了一句:“您的身体……怎么样啊?”
这句问候里,没有了以往的卑微或怨怼,只剩下一种时过境迁后的寻常关怀。
它像一阵微风,拂过我们之间那段沉重的过往。
李先生似乎没料到我会反过来关心他,怔了一下,嘴角牵动,露出一丝混合着感激与苦涩的笑意。
“我?”他喃喃道,目光有些游离,“就这样吧……老样子。”
他的回避在意料之中。
他站在这里,目的并非寒暄。
他的沉默,他所有的艰难,都指向那个名字。
果然,他的视线再次投向学校的出口,那是思李放学必经之路。
“她……”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她长得真快……很像你。”
这句话仿佛不是对我说,而是对他自己这些日子的默默守望做一个总结。
他或许在某个我不曾留意角落,远远地看过孩子蹦跳的身影。
这时,放学的铃声隐约传来。
我与他几乎同时望向街角。最终李先生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我继续低头擦灶台,心中平静无波。这次重逢,终于让我确信,那页写满怨恨的沉重篇章,已然彻底翻过。
此刻,夕阳的余晖暖暖地照在我和我的牛肉饭小车上,也照在了不远处正向我奔跑而来的、笑容灿烂的女儿身上。
第二节:忙碌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忙碌与辛劳中悄然而逝。
每天凌晨起身,采购、备料、守摊、收档,周而复始。
身体是疲惫的,但当晚上清点那些带着烟火气的零散钞票时,心里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这个月结算下来,竟然挣了七千零五十元,比上个月还好。
这个数目,或许还比不上那些高级白领挣的多,但比一些平常打工的收入,也是挺不错了,虽然每天经历油烟与风霜,但也贵在自由……
我的每一分钱,都挣的明明白白……
那是我起早贪黑、用双手和汗水换来的,足以支撑着我和女儿思李的生活用度,不乱花的情况下,还会略有节余。
———这自由与安稳,千金不换。
期间,李先生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就像那个黄昏投下的一道影子,悄然出现,又悄然融入暮色,再无痕迹。
我偶尔会想起他,但心里异常平静。
曾经交织着仰慕、依赖、怨怼……那复杂心绪,如今已云淡风轻。
没想到,后来……我又遇到了李先生。
第三节:偶遇
初冬的傍晚,暮色早早地浸染了天空。
我收摊比平日稍晚了些,独自推着承载生计的小车,沿着清冷的街道往回走。
冷风掠过,卷起几片枯叶,更添几分萧索。
在途经一个街角时,我的目光被路旁长椅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所吸引。
那身影佝偻着,在冷风中显得格外孤寂。
我感觉那声音有一些熟悉——是李先生。
他恰在此时抬起头,我们四目相对。
一瞬间,极大的窘迫与难堪掠过他的脸庞,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想要侧身躲避,但显然为时已晚。
他身着一件灰色大衣,颈间赫然围着的,是我年后为他织的那条黑色羊绒围巾。
我推着小车,缓缓行至他面前……李先生的眼神却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只剩下身体被**掏空后的疲惫与黯淡。
我轻声询问道:“李先生,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他嘴唇嗫嚅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半晌未能成言,最终只化作一丝苦涩的笑意,低声道:“没什么,只是出来……散散心。”
望着他此刻的模样,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记忆中那位曾在商界挥斥方遒、精神矍铄的李先生,与眼前这位颓然独坐的老者形象重叠,令人唏嘘于命运的沉浮。
我将小车慢慢地停靠在路边,随后挨着李先生坐了下来……
“您最近……身体还好吗?”我试图寻找一个更温和的切入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