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阴影里,疯狂正以精密的方式滋长。万寿节宫宴——这场普天同庆的盛典,被太子选定为终结一切的舞台。他的阴谋如同一张拆分的蛛网,每个环节由不同死士分头执行,互不知情,唯有他与心腹头领握有全貌。特制的淬毒漆器、藏着引线的贺礼、能让人瞬间昏厥的迷香,通过隐秘渠道入宫,藏匿在不起眼的宫苑角落;参与行动的死士,要么是多年培养的死忠,要么是被重金收买的亡命之徒,家人皆被囚于隐秘据点,以绝后路。
然而,东宫表面却透着诡异的平静。太子连日闭门“读书”,书页翻得极慢,指尖却常不自觉掐出血痕;上朝时沉默寡言,面对皇帝的训斥,竟温顺得如同换了个人,低头躬身,逆来顺受。这份刻意的“恭顺”,不是悔改,而是风暴来临前的蛰伏,意在麻痹所有警觉的目光。
可深宫之中,能屹立不倒者,皆有洞察风雨的锐眼。皇帝历经三朝风浪,太子的“乖巧”非但没能安抚他,反而让疑窦愈发深重。他不动声色地调整了宫禁部署:负责宫宴安保的銮仪卫,改为每时辰轮换一次,口令加密更换;侍卫内大臣换成了忠心耿耿、与东宫无涉的老将;粘杆处的暗探如同无形的风,遍布东宫内外、宗室府邸,甚至京中与东宫有往来的商号,任何异常的物资流动、人员异动,都被一一记录在案。虽未抓到直接证据,但那些“简化查验的贡品”“深夜入宫的陌生面孔”,已足够让他绷紧神经。
绵忻同样嗅到了山雨欲来的压抑。他虽无法探知阴谋全貌,却通过胤禟留下的隐秘商路,察觉到了异常:几批标注“宫用杂物”的货物,包装上有东宫专属的隐秘标记,入宫时竟绕过了常规查验;京郊几个与东宫勾结的江湖据点,近日有擅长机关、火器的高手失踪,去向不明。这些零碎的线索,如同散落的拼图,在他心中拼凑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太子要在万寿节宫宴上动手,目标是他,甚至可能波及更多人。
他没有慌乱,只是将奉宸苑的事务处理得愈发周全,表面上依旧是那个沉稳干练的世子,唯有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绵忻深知,此刻轻举妄动,只会打草惊蛇。他必须在不暴露自身情报来源的前提下,悄悄布下暗棋,借力打力。
第一个目标,是大学士。他修书一封,以请教《宋稗类钞》版本为由,在信中“无意间”提及:“书中载前朝宫宴旧事,有奸人以涂毒漆器混入贡品,因查验疏漏险些酿成大祸,读之不禁感慨——禁宫重地,规矩森严,然百密一疏,古今同慨。今万寿节将至,贡品繁杂,若能严核每一处细节,方能保万无一失。” 大学士何等通透,结合近日宫中风声,立刻心领神会。次日奏对时,他在汇报《古今图书集成》编纂进展后,看似随意地提起这段前朝轶事,劝谏道:“皇上,宫宴盛典,重中之重在于防微杜渐,莫让宵小有机可乘。” 皇帝闻言,目光微凝,缓缓点头:“卿所言极是,传旨内务府,所有宫宴用度、贡品,皆需三重查验,缺一不可。”
第二个目标,是御茶膳房的副管事刘太监。他是胤?母族旧人,曾受大恩,忠心可靠,也是绵忻手中最后一条、最危险的暗线。绵忻乔装成探望旧人,在宫中僻静处见了他,未言明具体阴谋,只低声吩咐:“万寿节宫宴,所有经东宫之人经手的饮食、器皿,你需密切关注。若有任何异样——比如‘非常规渠道送来’‘指定专人摆放’,不必禀报,立刻设法‘意外’损毁,制造合理借口,万不可让其流入宴席。” 刘太监沉默颔首,眼中没有丝毫犹豫,转身便融入了御茶膳房的忙碌之中,三十年的宫廷生涯,让他深谙如何在暗处行事。
暗棋布下,绵忻依旧如常入宫理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他知道,接下来能做的,便是等待,等待宫宴当日,看局势如何演变。
万寿节日益临近,紫禁城张灯结彩,红绸挂满宫墙,各国使臣、宗室王公陆续抵京,贺表堆积如山,喜庆氛围渐渐冲淡了暗流涌动。
这一日,绵忻入宫核对祥瑞贡品清单,路过乾清宫广场时,迎面撞上了太子胤礽。太子在一众扈从簇拥下走来,明黄色的太子常服格外扎眼,眼神阴鸷如寒潭,嘴角却扯出一丝僵硬的笑意,率先开口:“世子近日辛苦了,万寿节事务繁杂,难为你事事亲力亲为。”
绵忻停下脚步,躬身行礼,态度恭谨依旧:“太子殿下挂心,此乃臣侄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殿下为国操劳,日理万机,才是真的辛劳。”
太子走近几步,袖中的手微微握紧,目光如同毒蛇般扫过绵忻的脸,声音压得极低,仅两人可闻:“世子近日……府上可还安稳?听说前些时日,有刁奴作祟,惊扰了王府安宁。”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威胁,“这宫闱内外,看着花团锦簇,实则步步惊心,世子年轻,可得万事小心,莫要行差踏错,丢了性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