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雪终于停了。夕阳穿透云层,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洒下一层淡淡的金光,将原本冷白的宫殿染上了几分暖意。景阳宫的廊下,宫人们已经点亮了宫灯,暖黄的灯光映着地上的积雪,反射出柔和的光晕,看起来格外温馨。
苏清颜正靠在软榻上,手里拿着一本翻旧了的《江南风物志》,眼神却有些涣散——她刚服了少量安神药,此刻正故意营造出精神不济的样子。容嬷嬷坐在一旁的小凳上,手里拿着针线,看似在缝补苏清颜的披风,实则目光一直留意着宫门外的动静,耳朵也竖得高高的,生怕错过任何声响。
突然,廊下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小太监尖细的通报声:“皇上驾到——”
苏清颜心里猛地一紧,随即迅速冷静下来。她果然没猜错,康熙还是来了。她连忙挣扎着从软榻上站起来,想要去迎驾,却故意脚下一软,身体晃了晃,差点摔倒在地。容嬷嬷眼疾手快,连忙上前扶住她:“主子!您慢点,别着急!”
“无妨……皇上来了,不能失了礼数。”苏清颜喘着气,靠在容嬷嬷的胳膊上,勉强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狐裘斗篷,又用帕子轻轻擦了擦嘴角,确保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很快,康熙的身影就出现在了暖阁门口。他穿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外面套着一件玄狐皮大衣,领口和袖口都绣着精致的龙纹,显得格外威严。见苏清颜站在门口,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脚步虚浮,连站都站不稳,康熙连忙快步上前,伸手扶住苏清颜的胳膊,语气里满是关切:“清颜,你身子不适,怎么还站在这儿受风?快坐下,别冻着了。”
苏清颜顺势靠在康熙的怀里,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哼:“臣妾……臣妾听闻皇上驾临,心里高兴,就想着出来迎接皇上。臣妾没用,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她说着,故意咳嗽了几声,头轻轻靠在康熙的肩膀上,身体微微颤抖,显得格外虚弱可怜。
康熙皱了皱眉,扶着苏清颜走到软榻边坐下,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触手一片冰凉,比常人的体温低了不少。“怎么这么凉?”康熙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里带着几分责备,“朕听李德全说,你最近为了整顿后宫的事,天天熬夜看账册,连饭都顾不上吃,精神一直不好,还咳嗽不止,怎么不跟朕说?你把自己累垮了,朕身边少了个能分忧的人,才真的麻烦。”
“臣妾……臣妾不想让皇上担心。”苏清颜抬起头,眼底带着几分委屈,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后宫的事本就是臣妾的职责,能为皇上分忧,臣妾就已经很满足了,不敢再给皇上添麻烦。”
康熙看着苏清颜苍白的小脸,眼底的关切更浓了。他知道苏清颜这一年来的辛苦:先是推行“双签制”,遏制了后宫的贪墨之风;再是严惩“对食”,让宫人们安分了不少;还有各宫的份例纠纷,也是她一一理清,让后宫的风气好了太多。可也正因如此,她肯定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身子不适,说不定就是被人暗中使了绊子。
“傻丫头,跟朕还说这些客气话。”康熙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温水,小心翼翼地递到苏清颜嘴边,“快喝点水,暖暖身子。后宫的事要是忙不过来,就先放一放,让其他嫔妃帮着分担些,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你要是病了,朕才真的会担心。”
苏清颜顺从地喝了几口温水,眼神里满是感激:“谢皇上关心,臣妾知道了。臣妾歇两天就好,不会让皇上担心的。”
就在这时,春杏端着一个黑漆托盘走进来。托盘上放着那只熟悉的粉青釉粉彩盖碗,碗里泡着刚煮好的雨前龙井,热气袅袅,散发出淡淡的茶香。春杏走到康熙和苏清颜面前,双膝跪地,恭敬地行了个礼:“奴婢春杏,参见皇上。这是主子平日里惯用的盖碗,泡了主子喜欢的雨前龙井,请皇上和主子用茶。”
康熙看了看那只盖碗,又看了看苏清颜苍白的脸,关切地说:“爱妃既不舒服,便少饮些浓茶,免得刺激肠胃,加重病情。要是想喝茶,就让人泡些温和的花茶,别喝这龙井了。”
苏清颜点了点头,伸手去接盖碗。她的指尖微微颤抖着,像是没有半点力气,好不容易才握住碗沿,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春杏跪在地上,悄悄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急切,紧紧盯着苏清颜的手——她盼着苏清颜能喝下这碗茶,好让“牵机引”的毒性更快发作,早点完成德妃交代的事。
苏清颜感受到了春杏的目光,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依旧虚弱。她端起盖碗,轻轻揭开盖子,一股淡淡的茶香飘了出来,仔细闻去,还能察觉到一丝极淡的苦杏仁味——这是“牵机引”的味道,虽然很淡,但她早有防备,一眼就识破了。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犹豫要不要喝,然后才“勉强”凑到碗沿,轻轻喝了一口。茶水入口,她故意皱了皱眉,像是觉得味道不对,又像是身体不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