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余韵与新章
西山之行,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在林凡的心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那份与顾佳在秋色**鸣的宁静与默契,并未随着旅程结束而消散,反而如同陈年佳酿,在时光的窖藏中,愈发醇厚绵长。他并未急于推进什么,只是偶尔会在繁忙间隙,给顾佳发去一条关于某本闲书的感悟,或是一张偶然拍到的、觉得她会喜欢的风景。顾佳的回复也总是恰到好处,带着她特有的温婉与智慧,像山涧清泉,无声浸润。
这种不疾不徐的情感流动,让林凡体会到一种不同于商业征伐的快感,那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安心与滋养。
然而,帝国的车轮从不因个人的心境而停转。D**(深空矩阵)在全球的布局,尤其是“创世纪”实验室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持续投入,开始吸引来自更高层面的关注。这一次,不再是CFIUS式的围堵,而是一种更复杂、也更意味深长的“接触”。
通过“暗影”团队和D**早已铺设的“灯塔”网络,林凡获悉,某几个大国的情报机构和顶级智库,已正式将D**及其幕后掌控者“Lin”(他们尚未完全锁定林凡就是Lin,但怀疑的焦点已逐渐清晰)列为“最高优先级观察对象”。这意味着,D**和他本人,真正步入了能够影响全球战略平衡的棋局。这既是危险的信号,也是实力得到终极认可的证明。
几乎同时,林凡接到了来自国内某个极其特殊、直通最高决策层的“政策咨询办公室”的非正式邀约,希望就“未来能源战略与民营资本的角色”进行一次“坦诚的、非官方的意见交换”。
林凡明白,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国内已然洞悉了他部分超越常规的实力,试图以更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与引导。他精心准备了一份措辞严谨、既展现D**技术雄心,又充分表达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的合作意愿的“非正式建议书”,在约定的时间,独自一人前往了那个位于京城、门禁森严的四合院。
会谈持续了两个小时。过程平和理性,对方的问题高屋建瓴,林凡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有全球视野,又立足本土情怀。他没有透露“创世纪”的核心机密,但展示了D**在相关基础科研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长远决心。离开时,双方都未做出任何承诺,但林凡能感觉到,那扇通往更高层次合作与支持的大门,已经悄然开启了一条缝隙。
这次会晤的余波,在国内最顶层的极小圈层内荡漾。林凡这个名字,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D**,被赋予了更重的分量。
回到魔都,林凡的生活似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都隐约察觉到了他身上某种难以言喻的变化——那是一种经历过真正大风浪,与更高层次力量对话后,沉淀下来的、愈发深不可测的从容。
王漫妮 敏锐地感觉到了林凡与顾佳之间那种愈发默契的气场,心中难免泛起酸涩。但她将这份失落转化为更强大的工作动力,“林曼时尚”在她的执掌下,业绩节节攀升,与AI合作的“智能穿搭系统”一经推出便成爆款。她试图用事业的辉煌,来填补情感上那隐约的不安,也在潜意识里希望林凡能看到她不可或缺的价值。
安迪 则通过她自己的渠道,大致了解到了京城那次会晤的层级。她对林凡的评估再次刷新。她开始更主动地与林凡探讨一些涉及全球宏观经济格局和前沿科技伦理的宏大议题,两人之间的智力博弈与精神共鸣,达到了新的高度。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与林凡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商业伙伴,更像是在时代浪潮顶端并肩的了望者。
樊胜美 依旧沉浸在基金会的工作中,她对高层的波澜浑然不觉,却能感觉到林凡偶尔流露出的、更深沉的疲惫。她所能做的,只是更加细致地打理好基金会的日常,确保这个“后方”稳固无忧,让林凡能无后顾之忧。她那份近乎本能的忠诚与依赖,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林凡情绪上的一个稳定锚点。
林凡冷静地观察、感受着这些围绕他产生的细微波动。他像一位技艺已臻化境的琴师,即使不直接拨动琴弦,也能通过气息的流转,感知每根弦的张力与音准。
这天,他接到了妹妹林晓带着哭腔的电话。
“哥……‘Spark’……‘Spark’可能不行了……”
林凡眉头微蹙:“别急,慢慢说,怎么回事?”
原来,“Spark”与那个国潮IP的联名系列取得了空前成功,却也引来了恶狼。一家实力雄厚、作风剽悍的竞争对手,以极其相似的设计和更低的价格进行恶意竞争,并雇佣水军散布“Spark抄袭”、“质量低劣”的谣言。林晓团队缺乏应对这种大规模商业攻击的经验,供应链也因订单激增而出现问题,负面舆论发酵,几个重要的线下渠道商提出了撤柜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