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心弦轻拨
系统发布的生活支线任务,像一颗投入林凡心湖的石子,漾开了不同于商业征伐的涟漪。他并未将其视为必须完成的指标,却将其作为调整生活重心的一个有趣参照。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繁忙的间隙,拨动那些连接着他与身边人的情感之弦。
第一个契机,来自 顾佳 某次在茶室闲聊时,再次提及的那场即将在江南某古镇举办的私人古琴雅集。主办者是国内一位隐退的琴学泰斗,名额极其有限,顾佳也是费了不少心思才拿到两张请柬。
“听说老先生近年深居简出,这次雅集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抚琴了。”顾佳语气中带着向往,又有一丝遗憾,“可惜找不到合适的人同去,一个人总觉得少了点意境。”
林凡当时正品着她新沏的“不知春”,茶汤清冽,回甘悠长。他抬眼看向顾佳,她今日穿着一件素雅的浅青色棉麻长裙,未施粉黛,气质沉静如水。他忽然觉得,与喧嚣的商业酒会相比,和这样的她一起去听一场古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不介意,我陪你去。”林凡放下茶盏,语气自然。
顾佳微微一怔,眼中掠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浅浅的、真实的喜悦。“你……你对古琴也有兴趣?”
“不懂,但愿意听听。”林凡坦诚道,“有时候,远离噪音,才能听见真正的声音。”
两天后,两人驱车前往那座烟雨朦胧的古镇。雅集设在一处临水的明清老宅内,青砖黛瓦,翠竹掩映。到场的多是些文人雅士、艺术工作者,气氛清幽。林凡和顾佳的入场,引起了一些细微的注目——他气质过于出众,即便穿着休闲,也难掩锋芒;而她温婉知性,与他并肩而立,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琴声响起,是《流水》。老琴师指尖流淌出的音符,时而涓滴,时而澎湃,勾勒出山高水长的意境。林凡闭目聆听,他不懂指法,不通乐理,却能感受到那琴音中蕴含的天地辽阔与人生况味。他常年紧绷的神经,在这古老的韵律中,悄然松弛。
他微微侧头,看到顾佳闭着眼,唇角带着一丝宁静的微笑,完全沉浸在音乐里。灯光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轮廓,几缕发丝垂在颊边,平添几分温柔。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在商场和茶山间奔波的女强人,只是一个懂得欣赏美的寻常女子。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顾佳睁开眼,正对上林凡注视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平日的审视与计算,只有纯粹的欣赏与平和。她的心轻轻一跳,脸颊微热,慌忙移开视线,低声道:“真好听。”
“嗯。”林凡应了一声,目光却未移开,“看你听琴的样子,也很好。”
简单的一句话,让顾佳的心湖泛起了更大的涟漪。回程的路上,两人话不多,车内流淌着轻柔的音乐,气氛却比来时更加微妙和亲近。他们没有谈论工作,没有分析利弊,只是分享着对沿途风景的感受,偶尔沉默,也不觉尴尬。
【叮!检测到与关键角色‘顾佳’建立深度私人连接(共享宁静美学体验,触及内心平和)。任务进度:1/3。】
这次出行,像为林凡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这种不掺杂太多利益算计的、纯粹的相处。
几天后,他主动约了 王漫妮。不是谈工作,而是去看她之前在信息里提过好几次、却总因忙碌而错过的那个名为“虚空与凝视”的先锋艺术展。
王漫妮接到邀请时,几乎不敢相信。她精心打扮,穿上了一身“林曼”尚未发布的、设计大胆的黑色解构造型连衣裙,配以夸张的金属饰品,力图在艺术气息上也不落人后。
展览现场光怪陆离,充斥着各种难以理解的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王漫妮努力地想向林凡解释每个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试图证明自己的艺术品味。林凡却只是平静地看着,偶尔点头,不置可否。
直到他们停在一个看似最简单的作品前——那是一个巨大的、空无一物的白色房间,唯一的“展品”是房间中央,从天花板垂落的一根极细的、几乎看不见的线,线的末端系着一片轻盈的、不断缓慢旋转的白色羽毛。作品名称:《存在》。
王漫妮看着那羽毛,皱了皱眉,小声嘀咕:“这……有什么好看的?也太抽象了。”
林凡却看了很久。他看着那片羽毛在几乎不可察的气流中,脆弱又顽强地维持着自身的旋转,仿佛在对抗着整个空间的“空”。他忽然开口,声音很轻:“有时候,最强大的存在,恰恰在于这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坚持不坠的旋转。”
王漫妮愣住了。她顺着林凡的目光看去,忽然间,那片羽毛似乎不再平凡。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浮华的时尚圈和巨大的压力下,努力维持着那份不甘平凡的初心。她不再试图去解读什么深刻含义,只是静静地站在林凡身边,看着那片羽毛,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共鸣和平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