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裹着雪粒,刮在脸上像刀子割。宋茜刚把最后一笼玉米窝头端上桌,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同村的表舅爷裹着件破棉袄,冻得满脸通红,一进门就喊:“茜丫头!快!你娘病得重,让你赶紧回娘家!”
宋茜手里的窝头“啪嗒”掉在桌上,脑子“嗡”的一声,瞬间没了知觉。她愣了几秒,才抓住表舅爷的胳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表舅爷,俺娘咋了?前儿俺去看她,还好好的,咋突然就病重了?”
“谁知道啊!”表舅爷叹了口气,搓着冻僵的手,“昨儿夜里你娘突然咳得喘不上气,脸都紫了,你爹连夜去镇上请大夫,大夫说像是风寒入了肺,要是熬不过这两天,怕是……”后面的话没说完,却让屋里的人都变了脸色。
张仙凤刚拿起窝头,听见这话也放了下来,脸上没了往日的刻薄,反倒多了几分犹豫——她跟宋茜娘不算亲厚,可眼下亲家病重,宋茜要是不回去,传出去要被人戳脊梁骨;可要是宋茜走了,家里的活计没人干,年底要蒸馒头、扫院子,还有艳丫头要照看,她自己身子还没完全好,根本扛不住。
陈小伟也急了,放下碗就说:“茜儿,你别慌,俺这就去套车,送你回娘家!你娘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能好起来!”
“套车?”张仙凤皱了皱眉,“家里的驴刚下了崽,还没缓过来,哪能拉车跑远路?再说,来回要走四十多里地,雪天路滑,要是出点事咋办?”
“娘!那是茜儿的娘!病重等着见她,哪能顾得上这些?”陈小伟提高了声音,“驴要是不行,俺就背着茜儿走,就算走半夜,也得让她回娘家见她娘一面!”
宋茜听着这话,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她知道家里的难处,驴刚下崽确实经不起折腾,雪天走路也危险,可一想到娘可能熬不过这两天,见不到最后一面,心里就像被揪着似的疼。
公爹拄着拐杖,慢慢站起来:“仙凤,别拦着了。亲家病重,茜儿必须回去。驴要是不行,就让小伟借隔壁王家的驴,王家的驴壮实,能扛住。家里的活计,有秀兰秀菊帮忙,艳丫头俺也能照看,你安心在家歇着,没事。”
张仙凤还想再说啥,可看着宋茜哭红的眼睛,又看了看公爹坚定的样子,终究把话咽了回去,只是嘟囔了一句:“那借驴的钱,得让王家算便宜点,家里年底也紧巴。”
宋茜赶紧擦干眼泪,对着张仙凤鞠了一躬:“娘,谢谢您!借驴的钱,俺从自己的口粮里省,绝不让家里多花一分钱!”
陈小伟没耽误,转身就去王家借驴。没一会儿,就牵着一头壮实的黑驴回来,驴身上还套着简易的车辕。宋茜赶紧进屋,找了件厚实的旧棉袄——那是陈小伟去年穿的,虽然有点大,却暖和,又揣了几个热乎的玉米窝头,还有攒了大半年的五块钱。
这五块钱,是她和陈小伟省吃俭用攒的,本来想年底给公爹买双新鞋,给张仙凤买斤红糖补身体,现在娘病重,只能先拿去给娘抓药。
“茜儿,钱够不够?要是不够,俺再去跟秀兰秀菊凑凑。”陈小伟看着她手里的钱,有点担心。
“够了够了,俺娘就是风寒,抓两副药应该就好了。”宋茜勉强笑了笑,心里却没底——大夫说“熬不过这两天”,肯定不是普通的风寒,这点钱,说不定根本不够。
秀兰秀菊也赶了过来,秀兰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个鸡蛋:“嫂子,这是俺们攒的鸡蛋,你带回去给婶子补补身子,要是不够,俺再去跟邻居家借。”
秀菊也塞给她一块手帕,里面包着两毛钱:“嫂子,这是俺卖野菜攒的,你拿着,路上要是渴了,买碗热水喝。”
宋茜接过鸡蛋和钱,眼泪又掉了下来:“谢谢你们,等俺娘好了,俺一定好好谢谢你们。”
“跟俺们客气啥!”秀兰笑了笑,“嫂子,你路上小心,照顾好婶子,也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事你别担心,有俺们呢。”
宋茜点点头,跟着陈小伟上了驴车。陈小伟牵着驴,慢慢往村外走,雪粒落在他的头上、肩上,没一会儿就积了一层。宋茜坐在驴车上,裹紧了棉袄,手里攥着鸡蛋,心里盼着能快点到娘家,盼着娘能撑到她回去。
路上的雪越下越大,路又滑又难走,驴走得很慢,每走一步都要打滑。陈小伟怕宋茜冻着,时不时回头问:“茜儿,冷不冷?要是冷,就下来跟俺走会儿,活动活动身子。”
“俺不冷,你慢点走,别摔着。”宋茜摇摇头,眼睛一直盯着前方,心里像揣了块石头,沉得慌。
走了快两个时辰,才到宋茜的娘家。刚进院,就听见屋里传来爹的哭声,还有娘微弱的咳嗽声。宋茜赶紧跳下车,冲进屋里,只见娘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纸,呼吸微弱,嘴唇干裂,爹坐在床边,一边擦眼泪,一边给娘掖被角。
“娘!俺回来了!”宋茜扑到床边,抓住娘的手,娘的手冰凉,一点温度都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