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深处的守望(续十九)
正月的风还带着凛冽的寒意,却比腊月少了几分刺骨,吹过被白雪覆盖的银杏林时,卷起细碎的雪沫,落在红灯笼上,红白相映,透着几分新年的暖意。枝头的银杏叶早已落尽,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像是在静静等待春天的讯息,而小芽的保暖棚在白雪的映衬下,依旧是这片林子里最温暖的一隅。
孩子们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银杏林。安安依旧裹着那条红色小围巾,书包里除了小本子和尺子,还多了一包妈妈煮的花生。他快步走到保暖棚前,小心翼翼地扫掉棚顶残留的薄雪,掀开塑料布一角,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你们看,小芽的第四片叶子要冒出来了!”
大家凑过去一看,果然,在三片嫩叶中间,一个小小的绿芽苞正悄悄鼓起,像是攒足了力气要挣脱束缚。乐乐赶紧放下肩上的小铲子,蹲在旁边仔细端详:“张爷爷说过,冬天里能冒出新芽,说明小芽的根扎得稳呢。”他从口袋里掏出提前炒好的瓜子,分给大家,“我妈妈说,吃点瓜子暖身子,也给小芽加加油。”
阳阳背着画板,选了个背风的角落坐下。白雪覆盖的银杏林别有一番景致,光秃秃的枝桠上积着雪,像是开满了白色的花,小芽的保暖棚旁,那个雪人还立在那里,只是围巾有些歪斜,阳阳掏出画笔,在画纸上细细描绘着这雪中的生机,特意把那个鼓起来的芽苞画得格外清晰。
朵朵提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几块奶糖,她走到雪人旁边,轻轻把歪斜的围巾扶正,又把一块奶糖放在雪人的“手”上:“雪人也过年,给你吃块糖。”然后她跑到小溪边,看着结了薄冰的溪水,小声说:“小溪,等春天来了,你又能哗啦啦唱歌了。”
萌萌则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红灯笼,是她和奶奶一起做的,上面画着小小的银杏叶。她找了根细绳子,把灯笼挂在保暖棚的架子上,红色的灯笼在白雪中晃悠,像是一颗跳动的小太阳。“这样小芽晚上就不黑啦。”她轻声说道,伸手轻轻摸了摸小芽的叶片。
张爷爷背着竹筐走来,筐里装着一些碎布条和干草。“今天风虽然不大,但还是要给小芽的棚子再加固一下,别让寒风钻进去。”他说道,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帮忙。安安负责递干草,乐乐学着张爷爷的样子用绳子捆扎,阳阳和朵朵则把碎布条铺在棚子内侧,萌萌则在一旁给大家递水。
银杏小猫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身上沾着些许雪粒,它蹭了蹭张爷爷的裤腿,然后跳到保暖棚上,蹲在红灯笼旁边,眯着眼睛晒太阳,尾巴偶尔扫过棚顶的积雪,落下细小的雪沫。
苏晚提着一个保温桶走来,远远就喊道:“孩子们,张爷爷,快过来喝碗红枣粥暖暖身子。”保温桶打开,甜甜的红枣香弥漫开来,孩子们接过小碗,捧着热乎乎的粥,小口小口地喝着,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
“太奶奶,您也喝。”安安把自己的碗递到苏晚面前,苏晚笑着摇摇头,给安安碗里又添了一勺:“奶奶已经喝过了,你们多喝点,好好照顾小芽。”她看着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眼里满是慈爱。
王叔叔扛着相机,在林子里穿梭,捕捉着这温馨的画面。雪中的银杏林静谧而美好,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张爷爷专注的神情、苏晚温柔的笑容,还有那红灯笼下的小芽,都被他定格在镜头里。“咔嚓”的快门声,在寂静的林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却又不显得突兀,像是融入了这片冬日的暖意中。
午后,阳光渐渐明媚起来,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孩子们吃完粥,开始在林子里玩耍。乐乐滚了一个大大的雪球,阳阳则在雪球上画了一张笑脸,朵朵找来两根树枝插在雪球上,当作手臂,萌萌则把自己的小帽子戴在了雪球上,一个新的雪人很快就堆好了,和旁边那个旧雪人遥遥相对,像是在对话。
张爷爷坐在石凳上,苏晚坐在他旁边,两人聊着家常。“还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这片银杏林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每到过年,邻里们都会来林子里挂灯笼、贴春联,孩子们在林子里追着跑,笑声能传老远。”苏晚望着眼前的银杏树,眼里满是回忆。
张爷爷点点头:“是啊,那时候的银杏果结得也多,秋天的时候,满林子都是银杏果的香味。现在有这些孩子在,林子里又热闹起来了,就像回到了过去。”他看向正在玩耍的孩子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正说着,李阿姨提着一个篮子走来,篮子里装着她刚蒸好的豆沙包。“张爷爷,苏晚姐,孩子们,快来尝尝我做的豆沙包,刚出锅的,热乎着呢。”她把豆沙包分给大家,甜糯的豆沙馅裹在松软的面皮里,好吃极了。
“李阿姨,您做的豆沙包真好吃!”朵朵一边吃一边说道,小脸上沾了点豆沙,像个小花猫。李阿姨笑着帮她擦掉:“好吃下次阿姨再给你做,你要多吃点,长得高高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