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信息井”。
根据“回响”残渣提供的模糊指引,林凡一行人离开了相对安全的巷道绿洲,再次投身于永恒盛宴之城那无休无止的喧嚣洪流之中。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明确——城市东区,一个被称为“废弃信息井”的地方。
越是靠近东区,周围的景象越发显得……“陈旧”。这里的建筑不再频繁变换形态,而是保持着某种固定却扭曲的姿态,表面的霓虹大多黯淡甚至破损,只有零星几处还在顽强地闪烁着意义不明的乱码。空气中弥漫的信息流也不再是实时更新的狂潮,而是充满了大量重复、破碎、甚至相互矛盾的“过时”数据,如同城市新陈代谢后留下的信息残渣。
喧嚣依旧,却带着一种腐朽和停滞的味道。
“这里……是城市丢弃‘无用’信息的地方……”被林凡暂时命名为“灰烬”(因其如灰烬般黯淡)的“回响”残渣,通过微弱的振动传递着意念,它的形态在这里似乎稳定了一些,不再那么飘忽,“很多……曾经的‘热点’……被遗忘后……就堆积在这里……”
林凡点了点头,他能感觉到,这里的“静默”并非主动营造,而是源于一种被抛弃后的死寂。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崇尚极致“新鲜”与“活跃”的喧嚣净化者,出现的频率确实低了很多。
终于,他们抵达了目的地。
那是一个巨大的、如同地表裂开的伤口般的圆形深坑。坑壁并非岩石,而是由无数压缩、凝固的废弃信息块构成,这些信息块呈现出各种灰暗的色调,表面还残留着模糊不清的文字、图像碎片,如同地质层般一层层堆积下去,深不见底。这就是“废弃信息井”。
井口边缘,一些形态更加残缺、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信息拾荒者”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它们扒拉着信息碎块,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尚未完全失效的“营养”,对林凡等人的到来漠不关心。
“下面……在更下面……”灰烬指向井底的黑暗,“我们……躲在……信息的……‘化石’层……”
没有犹豫,林凡、水灵韵带着灰豆,跟随灰烬,沿着坑壁那崎岖不平、由凝固信息构成的“台阶”,开始向下攀爬。
井内的光线极其昏暗,只有从极高处井口透下来的、被层层过滤后的微弱余光。越往下,空气(如果还能称之为空气的话)越发凝滞,那种过时信息堆积带来的压抑感也越发强烈。耳边不再是狂暴的喧嚣,而是无数信息碎片在时间长河中湮灭前发出的、细微而持续的哀鸣。
这里,是喧嚣的另一面,是信息生命的坟场。
下降了约莫数百丈,灰烬停了下来。它指向坑壁一侧,那里有一个被大量扭曲、破碎的广告牌和失效代码掩埋着的狭窄洞口。
“就在……里面……”
林凡示意水灵韵警戒后方,自己则小心地拨开洞口垂落的、如同干枯藤蔓般的废弃数据流,率先钻了进去。
洞内是一个不大的、天然形成的(或者说被废弃信息挤压形成的)洞穴。光线几乎完全消失,只有一些深埋在信息岩壁中的、早已失去能量的晶体,散发着极其微弱的磷光。
而在洞穴的中央,蜷缩着三团……比灰烬更加黯淡、几乎要彻底消散的能量体。
它们的形态比灰烬还不稳定,如同即将熄灭的烟尘,连那炭火般的核心光芒都微弱到了极致。它们对林凡等人的闯入几乎没有反应,只是本能地瑟缩了一下,散发出绝望与麻木的波动。
这就是其他的“回响”残渣?它们的状态,比灰烬还要糟糕得多!简直已经到了湮灭的边缘!
灰烬飘到它们身边,散发出安抚的波动,试图与它们交流,但收效甚微。这些残渣似乎连交流的意愿都快要失去了。
林凡看着这一幕,眉头紧锁。这些残渣是重要的盟友,是这个世界静默历史的见证者,绝不能让他们就这样消散。
他尝试着像之前那样,散发出平和静默的振动,但效果甚微。这些残渣太虚弱了,虚弱到连接受“静默”滋养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怎么办?
强行灌注能量?恐怕会直接冲散它们脆弱的形态。
用“沉淀记忆”糊裱?它们连“自我”意识都近乎模糊,何来共鸣?
他的目光扫过这个由废弃信息构成的洞穴,突然落在了那些构成洞穴墙壁的、凝固的“信息化石”上。这些信息虽然过时、破碎,但其中是否也沉淀着某些……能够触动这些残渣的、属于“过去”的痕迹?
一个想法浮现。
他没有直接接触那些残渣,而是将手轻轻按在了洞穴的墙壁上,按在了那些冰冷、粗糙的“信息化石”之上。
他闭上眼,将“概念编织者”的感知力提升到极致,不再去解读那些破碎信息的具体内容,而是去感受这些信息化石中蕴含的……时光的沉淀与集体的记忆。
他仿佛“听”到了,这些被丢弃的信息中,曾经蕴含的喜怒哀乐,曾经引发的关注与争论,以及最终被遗忘时的落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