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官方认证频道”
胡亥的“扫厕风云”尚未完全平息,那股若有若无的、象征着“作死”下场的气味还隐隐萦绕在咸阳宫的某些角落,提醒着每一位拥有位面系统权限的人——陛下的底线,不容试探,尤其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
就在这略显肃杀的氛围中,长公子扶苏,经过深思熟虑与反复请示,终于决定开设自己的位面短视频官方认证频道。
与胡亥那种猎奇博眼球的路线截然不同,扶苏走的,是彻头彻尾的严肃、正统、学术风。他的频道名称朴实无华:《大秦典章制度研习社》。首发栏目,名为《扶苏带你读秦简》。
栏目宗旨,是向诸天万界系统性地介绍、讲解大秦的律法、政令、礼仪及其思想渊源。扶苏认为,这才是彰显大泱泱大国气象、传播文明正道的正确方式。父皇致力于用律法规范位面网络,那他扶苏,就负责为这律法提供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注脚。
首次开播,扶苏身着端庄的公子常服,正襟危坐于堆满竹简的书案之后。他面容俊朗,气质温润,开口便是引经据典,从《法经》到《秦律十八种》,从商鞅变法的背景到一条条律文背后的深意,讲解得细致入微,逻辑清晰,考据严谨。
画面古朴,声音悦耳,内容……极度硬核。
开播半个时辰后,系统后台数据显示:
观看人数:87(其中估计有50个是好奇点进来又瞬间退出的)。
平均观看时长:不足十秒。
弹幕数量:3条。
分别是:“???”、“这是在讲天书吗?”、“告辞!”
打赏:0。
扶苏看着那惨淡的数据,温润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很快又被坚定取代。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会有位面道友,愿意沉下心来,领略秦法秦制的精妙所在。
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每日定时开讲,内容从律法扩展到礼仪、官制、农业政策……一如既往的严谨,也一如既往的……枯燥。收视率长期在个位数与两位数之间徘徊,稳定得令人心疼。评论区偶尔飘过几条“公子声音挺好听”、“这竹简看起来很有年代感”之类完全没抓住重点的评论,便再无波澜。
连嬴政都在某次批阅奏折间隙,无意中刷到了扶苏的频道。他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仿佛在给空气上课的样子,再对比一下蒙恬军体拳的火爆和胡亥(虽然后果凄惨)引发的关注度,不由得摇了摇头。扶苏的品性学识他是认可的,但这传播方式,实在是……过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这一日,扶苏照常在书房直播,讲解的是一篇关于“仙秦律法思想中‘天道观’起源”的竹简。内容涉及上古祭祀、天人感应等颇为玄奥的概念。他讲得投入,并未注意到,他放置在书案一角、作为“位面友好交流”象征的那颗来自“泡泡文明”的、拳头大小的七彩泡泡(经过严格安全检查,确认无害且无法自主交流),似乎因为吸收了他讲话时逸散的微弱能量,变得比平日活跃了一些。
那颗七彩泡泡原本只是安静地待在那里,折射着柔和的光线。但此刻,它开始轻轻地、自顾自地滚动起来。先是沿着书案的边缘慢慢滚,然后似乎觉得不过瘾,骨碌一下,滚到了扶苏正在讲解的竹简上。
扶苏正讲到关键处:“……故《礼记》有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七彩泡泡在竹简上弹跳了两下,然后顺着竹简的坡度,咕噜噜地朝着扶苏的手边滚去。
扶苏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目光随着泡泡移动。他本想将其轻轻拨开,但考虑到正在直播,便只是微微侧身,想继续讲解。
可那泡泡却来了兴致。它仿佛把光滑的竹简当成了溜滑梯,又从竹简上滚下,在书案上画着不规则的弧线滚动。它时而撞到笔架,轻轻弹开;时而滚过砚台边缘,沾染了一丝墨痕,在身上留下一个小小的黑点,显得更加……灵动(或者说滑稽)?
直播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一边是公子扶苏温文尔雅、引经据典的严肃讲解;另一边,是一颗七彩泡泡如同一个不安分的、充满好奇心的顽皮孩童,在书案上肆无忌惮地滚来滚去,进行着它的“桌面探险”。
起初,观众(虽然不多)还没太在意。直到那泡泡一个加速滚动,险些撞翻扶苏手边的茶杯,扶苏终于忍不住,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将那调皮的小东西按住,无奈地低声道:“莫要闹。”
他这一按,一开口,原本严肃学术的氛围瞬间被打破。那泡泡在他指尖下微微颤动,折射出七彩光芒,配上扶苏那带着些许纵容和无奈的神情,形成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差萌!
沉寂的直播间,瞬间炸了!
原本稀稀拉拉的弹幕,如同洪水开闸般喷涌而出:
“啊啊啊啊!那是什么!好可爱的泡泡!”
“公子看泡泡的眼神好温柔!我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