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特别混沌事务管理暂行条例》
混沌本源,这团亘古以来便存在,象征着无序、混乱与万物原初状态的庞大意志,此刻正以一种近乎实体化的形态,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翻滚、膨胀、嘶吼。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时而如扭曲的星云,时而如沸腾的泥沼,散发出的气息足以让任何心智不坚的凡人瞬间癫狂。它的咆哮并非声音,而是直接作用于灵魂层面的冲击:“秩序!僵死的框架!文明的枷锁!终将腐朽,归于吾之怀抱!秦始皇,你的律法,你的疆域,在吾面前,不过是沙砾之塔!”
殿内侍立的甲士,纵然是百战锐士,指尖也微微发白,紧握着长戟。那些博闻强识的博士官,更是面色惨白,几乎要在这纯粹“非秩序”的压迫下晕厥过去。
唯有御座之上的嬴政,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他刚刚批阅完一摞关于统一衡器刻痕深浅标准的奏报,正端起一杯温热的药茶。对于混沌本源的宣言,他仿佛听到的是“今天天气不好”之类的寻常抱怨。
放下茶盏,他抬起那双深邃而平静的眼睛,看向那团不断变幻形态的混沌能量团,语气如同在训诫一个不懂事的属国使者:“聒噪。”
仅仅两个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甚至让混沌本源的咆哮都为之一滞。
“尔等混沌,素无纲纪,不明法度,肆意妄为,扰乱太初,其行可悯,其心……罢了,朕也懒得分析你这团东西有没有心。”嬴政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嫌弃,“然,朕既为始皇帝,统御**,囊括宇内,上至星辰运行,下至草芥枯荣,皆应有法可依,有序可循。尔,自也不能例外。”
混沌本源似乎被这前所未有的反应惊呆了。它经历过无数试图封印、驱逐甚至毁灭它的存在,但从未有一个,是用这种……这种仿佛要给它登记户口、划分宅基地的语气说话。它再次发出震荡灵魂的尖啸:“荒谬!吾乃万物之源,规则之敌!尔竟想‘管理’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嬴政慢条斯理地回应,“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既然出现在朕的疆域内——无论是实际疆域还是概念疆域——便要守朕的规矩。朕允许你,在朕制定的规则内,继续混乱。”
话音未落,一卷由灵气凝聚、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竹简自嬴政袖中飞出,“啪”地一声,精准地砸入了混沌本源那不断变幻的核心区域。竹简之上,几个蕴含法则之力的大秦篆书熠熠生辉——《混沌特区管理试行办法》。
混沌本源下意识地“翻阅”起来——尽管它没有手,但意识已然侵入竹简内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混沌本源(以下简称“混沌”)在大秦疆域及概念辐射范围内的行为,维护基本天道稳定与社会和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混沌,指代一切非秩序、无规则、倾向于随机与混乱的原始能量及意志集合体。
第三条 混沌的存在与活动,需遵循“可控、有序、有益(或至少无害)”的基本原则,接受大秦钦天监下属新设机构“混沌事务管理署”(简称“混沌署”)的监督管理。
混沌本源的能量波动剧烈起来,仿佛气得发抖。“可控?有序?有益?汝竟敢将如此词汇加诸吾身!”
第二章 活动范围与时间管理
第四条 划定昆仑墟北麓“无序谷”为混沌主要活动区域(混沌特区)。混沌之核心意识体,未经审批,不得擅自离开特区范围。
第五条 为减少对世俗作息及朝廷办公之干扰,混沌之大规模能量宣泄(如咆哮、低语、现实扭曲等),仅限于每日朔时(晚七点)至亥时(晚九点)之间进行,持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时辰。法定节假日(以朝廷颁布为准)可适当延长至一个半时辰,但需提前三个工作日向混沌署报备。
第六条 严禁在科举、大朝会、皇帝巡游等重大活动期间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扰。
“吾……吾之咆哮还要限时?!”混沌本源感觉自己无数岁月积累的“混乱”概念正在被强行塞进一个标准的官僚主义表格里。
第三章 能量释放与现象生成规范
第七条 混沌进行能量释放时,需控制分贝(参照《大秦声环境质量标准》),避免产生过度刺耳、致幻或引发大规模恐慌的音频波动。鼓励采用温和、富有艺术感(如抽象派)的展现形式。
第八条 现实扭曲类现象,需以“安全第一”为前提。严禁生成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逻辑悖论之景象。例如:禁止生成同时是圆形又是方形的石头(除非用于特定艺术展览并经审批);禁止让河水无故倒流(水利工程试验除外);禁止使活物瞬间老化或逆生长(医学研究经严格审批后方可小范围试行)。
第九条 鼓励混沌探索对农业生产、手工业创新有潜在益处的“良性混乱”模式。例如,随机但高产的作物变异、具有新奇特性的材料生成等,此类成果可依据《大秦专利法(试行)》申请奖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