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慢慢等待中悄然流逝,转眼之间春节将至,陈晓晓早就从电话中,得知爸爸妈妈要留下值班,老家没有了爱她如宝的爷爷奶奶,与叔伯他们虽然没有嫌隙,可也不像爷奶在时的亲昵,陈晓晓便决定留在云山市过年。
妈妈知道特意买了许多的年货,提早来云山市,和陈晓晓住了几天,依依不舍地踏上返程的路。石奶奶知道了,便邀请陈晓晓和她一起过年。她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平时虽然对她多加照料,可大年三十,年初一那都是必须在婆家。
虽然石奶奶自从老伴儿去世后,即使没有儿女陪她过大年,可过年的仪式,她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石奶奶还有去世的石爷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
两人教书育人了一辈子,他们夫妻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女儿女承父业,平时工作甚是繁忙,在婆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兼顾家庭和工作,对于石奶奶的照料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从陈晓晓来了,让石奶奶那孤寂的生活,渐渐有了生气和活力。再加上两人都有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石奶奶更是把陈晓晓当做自己的亲孙女,来疼来爱。
眼瞅着腊月二十六到了,趁着正好是周末,陈晓晓便和石奶奶一起炸年货,除了炸松肉,陈晓晓还做了炸广东肉。
?炸广东肉是山东淄博博山地区的传统名菜,属鲁菜系,起源于清末博山商人与广东的商业交流中受西餐启发,由博山厨师结合北方口味独创,并非源自广东。?
炸广东肉的主料为五花肉或猪瘦肉,经五香粉、酱油等调料腌制后,采用两次复炸工艺制成,具有外酥里嫩、五香浓郁的特点,常用于宴席或节庆场合。?
陈晓晓选的是五花三层的五花肉,切的块也特有讲究,一扎来长,切得小了,高温一炸,肉就抽抽一点,那吃着多不过瘾啊。尤其是过年吃,小里小气的多不好啊,过年嘛,不就是讲究个大吃大有么。
切好的肉片,放入酱油、料酒、五香面,又加入生粉,加水澥开生粉,用筷子搅拌均匀,腌制半小时。在腌制的时候,陈晓晓开始炸藕盒,茄盒,萝卜丸子什么的,的。
等着炸好了这些,半个多小时过去,陈晓晓开始炸广东肉。看着油温正好,便将腌制好的肉片,顺着锅边滑了下去,一片接一片地滑下去,一点也不心急。
陈晓晓耐心等待它定型,再炸上个两三分钟,用笊篱轻轻推散。看看颜色,变成浅浅的金黄,陈晓晓就将它们都捞了出来。
这可不是炸好了,是等着油锅继续加热,等着油温升高到190度,再把肉块全倒回去复炸。而复炸的作用就是炸肉皮酥酥脆脆的关键,时间也不用多长,三四十秒足够。这时候炸肉的颜色,已经变成深金色,陈晓晓就赶紧捞了出来。
将炸好的炸广东肉,放到控油篮里控油,又炸了一些带鱼。石奶奶已经将炸好的炸货,留出要吃的,其他的都放在一个大盆里,一盆一盆地搬到后院的小屋里放着。
冷飕飕的小屋,那可是个纯天然的冰箱,生的鸡鸭鱼肉都搁在小屋里,一时吃不着的炸货自然也要放在里面。到了年二十八,蒸些馒头花卷豆包什么的,自然也要放在那里。
将炸货都炸好了,陈晓晓和石奶奶并没有急着吃,而是泡了一壶茶,两人坐在客厅,喝了一气儿,才开始吃饭。炸货好吃,可炸东西时的油烟,可让鼻子嗓子都不太舒服呐。
喝好了茶,陈晓晓又去厨房做了两个解腻去油的小菜,就和石奶奶一起吃起饭来。石奶奶很高兴,有了陈晓晓和她一起过年,可是省了她不少事儿哩。
陈晓晓又上了几天班,终于放了假。年三十陈晓晓早早地起来,吃过早饭,就和石奶奶一起准备年夜饭,虽然每份菜的量不用太多,可七碟子八碗,鸡鱼肉蛋的,必须要有,而且要样样俱全。
两个有亲人,亲人却不能在身边一起过年的,孤独的人,面对面坐着,为彼此夹了菜,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吃了她们两个的第一顿过年饭。
到了晚上,陈晓晓做了几个清淡一点的饭菜,一边吃着,一边一起看春节联欢会。吃完饭陈晓晓和石奶奶,又开始忙活起来。先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用碱水烫一遍,再洗干净。
因为,根据过去过年的老礼儿,大年初一头一口儿要吃素的,那么包饺子、煮饺子、盛饺子用的器具也不能沾上荤腥。等着陈晓晓忙活完,不知不觉就到了十点多钟,在家家户户传出“当当当,咚咚咚”的剁馅儿声,陈晓晓和石奶奶也加入其中。
陈晓晓“咚咚”地剁大白菜,石奶奶则是用刀将发好的干香菇、干黄花、木耳之类的干货,细细地切碎。等着素馅准备好了,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调馅儿是陈晓晓的活,将馅儿调好了,陈晓晓就将馅儿放到了后院小屋。回来和石奶奶继续看春节联欢会,等着迎春的钟声响起,陈晓晓和石奶奶就动手包饺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