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皮鞋留下的滑稽脚印被细心擦去,但那份探索的乐趣却深深印在了小傅曦的心里。他的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不仅仅是行动上的,更是认知上的。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周围的一切信息,并试图用他有限的词汇和理解力,为这个复杂的世界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充满童真的“认知错位”。
一个初秋的夜晚,天空如一块深蓝色的丝绒,上面缀着几颗稀疏的星子。一轮皎洁的、近乎圆满的月亮,清辉洒洒地悬挂在天幕上,柔和的光芒照亮了阳台。
傅景渊抱着洗完澡、浑身散发着沐浴露清香的小傅曦来到阳台,进行睡前的“观景仪式”。小家伙依偎在爸爸怀里,小手指着远处楼宇的万家灯火,已经能清晰地分辨:“灯灯!”
“对,那是灯灯,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灯。”傅景渊耐心地回应。
就在这时,小傅曦的目光被天空中那个最大、最亮的光源吸引了。他仰起小脑袋,乌溜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轮明月。那光芒不像路灯那样刺眼,也不像家里的灯泡那样有明确的边界,它柔和、清冷,却又无比清晰地挂在遥远的天上。
这对于他已有的认知库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难以归类的事物。
他努力地在脑海中搜索着类似的记忆。会发光、亮亮的……和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关掉的那个床头台灯有点像?和客厅里那个大大的、亮晶晶的水晶吊灯也有点像?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差很多,但核心特征似乎都是——会发光。
于是,在经过几秒钟严肃的“数据处理”后,他得出了自认为最合理的结论。他伸出小手指,坚定地指向那轮明月,用他那奶声奶气却充满确信的嗓音宣布:
“灯灯!大灯灯!”
正准备过来叫他们父子进屋的林晓悠,恰好听到了这句石破天惊的“命名”,脚步瞬间定在原地,随即用手捂住了嘴,才没让自己笑出声来。
傅景渊也是微微一怔,低头看着儿子那认真又带着点小得意的表情,心里软成一滩水。他没有立刻纠正,而是顺着儿子的思路,用一种充满诗意的口吻回应道:“嗯,曦曦说得对,那是天上最大的一盏‘灯灯’,它叫月亮。晚上它出来给我们照亮呢。”
“月……亮?”小傅曦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小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努力记忆,但显然,“灯灯”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更根深蒂固。
“对,月亮。”傅景渊抱着他,指着天空,“你看,它有时候是圆圆的,像个大盘子,有时候是弯弯的,像个小船。它不像我们家的灯灯有开关,它是自己就会发光的。”
小家伙听着爸爸的解释,依旧执着地指着天空:“大灯灯!亮亮!”
在他此刻的世界观里,那个悬挂在夜空中的明亮物体,就是一类特殊的、巨大的、挂在天上的灯。这个类比虽然不准确,却充满了孩童独有的、跨越事物表象抓住某一相似特征的朴素逻辑思维。
林晓悠走过来,从傅景渊怀里接过儿子,也加入了这场“天文启蒙”。她指着月亮周围那圈淡淡的光晕,说:“曦曦看,月亮‘灯灯’还有一圈光晕呢,是不是很漂亮?”
小家伙看看妈妈,又看看天上的“大灯灯”,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满足地靠在妈妈肩膀上。
从那天起,每到夜晚,只要看到月亮,小傅曦都会兴奋地指着天空报告他的发现:“妈妈/爸爸,看!大灯灯!”这个可爱的错误,成了家里一段时间内温馨的笑谈。
林晓悠和傅景渊并没有急于强行纠正他。他们知道,这是孩子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理解和构建世界。他们选择保护这份童真,同时也在日常的绘本阅读和对话中,慢慢地、自然地引入更多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美丽传说。
这个指着月亮叫“灯灯”的瞬间,标志着小傅曦认知能力的一次大爆发。他开始主动观察、比较、归类,尽管结论可能令人捧腹,但那积极思考、大胆联想的过程本身,远比一个正确的名词更重要。那声“大灯灯”,如同一个充满魔力的咒语,将一个遥远的天体拉进了孩子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世界里,闪烁着独特而温暖的光芒。
喜欢萌妻出逃:霸总追爱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萌妻出逃:霸总追爱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