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争议刚刚平息,另一场考验又不期而至。这一次,它来自最让傅景渊难以直接反抗的人——他最敬重的姑婆。
周五晚上,傅景渊接到姑婆的电话,邀请他们周末去她的庄园做客。姑婆是傅家最年长的长辈,也是傅景渊小时候最疼爱他的人。
“姑婆很少主动邀请晚辈,”傅景渊对林晓悠说,“看来她很想正式认识你。”
林晓悠既紧张又期待。她特意准备了姑婆喜欢的普洱茶作为礼物,还细心研究了老一辈的礼仪习俗。
周日上午,当他们抵达姑婆那座古色古香的庄园时,却意外地发现沈清音也在场。
“清音刚好来看我,就留她一起吃个便饭。”姑婆轻描淡写地解释,但林晓悠敏锐地感觉到这不是巧合。
午餐时,姑婆不断将话题引向傅景渊和沈清音的童年趣事。
“记得吗景渊?你小时候最爱跟清音玩了,还说长大要娶她当新娘呢!”姑婆笑呵呵地说。
傅景渊尴尬地看了林晓悠一眼:“姑婆,那都是小孩子不懂事的玩笑话。”
沈清音也连忙解释:“是啊姑婆,那时候我才六岁,景渊哥哥八岁。”
但姑婆似乎没听见他们的辩解,继续回忆:“清音出国留学那年,景渊还难过得好几天吃不下饭。要不是后来工作忙,你们俩...”
“姑婆,”傅景渊打断她,“我和晓悠下个月就要举行婚礼了。”
餐桌上一时寂静。姑婆看了林晓悠一眼,语气平淡:“嗯,听说了。”
午餐后,姑婆以“想跟景渊单独聊聊”为由,让沈清音陪林晓悠参观庄园的花园。
两个年轻女性在花径上漫步,气氛有些尴尬。
“林小姐,请不要误会,”沈清音率先打破沉默,“我今天来真的只是例行探望姑婆,不知道你们也会来。”
林晓悠勉强微笑:“我明白。”
“姑婆她...比较传统,”沈清音斟酌着用词,“她一直认为傅沈两家联姻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我知道,景渊哥哥真心爱的是你。”
这时,她们路过一个玻璃花房,里面种满了白玫瑰。沈清音停下脚步,眼神有些恍惚:
“你知道吗?景渊哥哥十八岁生日那天,在这里说过,将来要向心爱的女孩求婚,就用这个花房的白玫瑰。”
林晓悠的心猛地一沉。这个细节傅景渊从未向她提过。
与此同时,在书房里,姑婆正在对傅景渊进行劝说:
“景渊,姑婆不是不喜欢晓悠那孩子。但她和咱们家终究不是一路人。清音就不同了,你们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沈傅两家联姻,对两家事业都有好处。”
傅景渊态度坚决:“姑婆,我敬重您,但婚姻是我自己的事。我爱晓悠,这辈子非她不娶。”
“爱情?”姑婆不以为然,“爱情能当饭吃吗?你现在是热恋中,觉得什么都可以不在乎。等激情褪去,你就会发现共同背景和价值观才是婚姻长久的基础。”
这番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傅景渊从书房出来时,脸色不太好看。
返程的车上,傅景渊主动解释:“姑婆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她年纪大了,思想比较守旧。”
林晓悠望着窗外:“但她说的不无道理。激情总会褪去,到时我们靠什么维系婚姻?”
傅景渊将车停在路边,转身面对她:“晓悠,看着我。我爱你不是一时激情,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我爱的不仅是现在的你,更是未来愿意与我共同成长的你。”
然而,姑婆的撮合并没有就此停止。接下来的两周,她以各种理由创造傅景渊和沈清音见面的机会:家族企业的合作项目、慈善活动的共同出席、甚至是一场只有三张票的古典音乐会。
最让林晓悠难受的是,所有这些安排都那么“合情合理”,让她连抱怨的立场都没有。
一次周末的家庭聚会上,姑婆当着所有亲戚的面说:“清音真是越来越能干了,最近帮傅氏谈成了那么大一个项目。景渊啊,你得好好谢谢人家。”
在众人的注视下,傅景渊只能礼貌回应:“确实要感谢清音的帮助。”
那一刻,林晓悠感到自己像个局外人。她开始怀疑,也许姑婆是对的——沈清音才是更适合傅景渊的人选,能够在他的事业和生活中提供真正的助力。
这种情绪在一天晚上爆发了。傅景渊因为与沈清音共同负责的项目加班晚归,林晓悠独自在家,忍不住查看了他们的工作邮件往来。虽然内容完全是专业讨论,但那种默契的配合还是刺痛了她的心。
当傅景渊回到家时,发现林晓悠正在收拾行李。
“你要去哪里?”他震惊地问。
林晓悠泪流满面:“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冷静一下。姑婆说得对,沈清音才是更适合你的人。她能在事业上帮助你,和你的家庭背景相配,你们有共同的成长经历...”
傅景渊夺过她的行李箱:“停下!晓悠,你听我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