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工作,木材厂的伤亡率是要比轧钢厂还高的。
干过木工的都知道,台锯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出事的概率很高,而且机械本身风险就很大,这也是很多木工没有手指头的原因。
一不小心就没法给你点赞了。
此时在家中的宋大江,接起了突然响起的电话,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依旧还是那句话:
“老曾,是意外没错吧。整个过程都是他一个人,没有任何人参与和接触。你不要慌,这本身就不是你们的问题。”
“宋局,这次事不在我们街道,在木材厂。但是死的还是院子里的人,所以我怀疑这件事情还没完。”
“我已经有线索了,你准备木材厂职工,在你街道详细情况。我就过来找你拿。”
趁着下班时间,宋大江去了这个大院,宣布了又有人死亡的情况。
“各位街坊,又见面了。告诉各位一个不好的消息,院子里木材厂的职工方正,在今天修理木材的途中,因操作不当,意外身亡。”
院子里的人听了之后,只有恐惧,并没有惊讶。
“有没有人告诉我,这个院子里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没有,那我可就走了。”
见大院众人依旧畏畏缩缩,宋大江笑着问道:“这孩子看着挺机灵的,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还有这位大叔,你儿子看起来不太对劲啊,万一明天出什么事,你以后可怎么办啊,指望侄子给你养老送终?”
宋大江眼看有些人已经快破防了,便再次强调:“我叫宋大江,是分局的局长,各位要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可以过来找我,或者打电话都行。”
上车去到边上的所里,宋大江现在感觉这个幕后黑手已经浮出水面,接连死去的几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类似之处,就是之前都住过这个院子。
第一个副主任,也曾在这边潜伏过,这里面肯定是有联系的。
最新的事故发生在了木材厂,倒是让宋大江很惊讶,他原本锁定的人,在解放后就消失了,看来此人用了其他身份,还在木材厂里有职位才对。
而且一定距离这个大院不远,这才导致多起命案的发生,尽管不是直接出手,但是布局这么久,必然不是一般人。
派出所在排查文件后,锁定了附近的三个木材厂的职工,把资料递给了宋大江。
但是曾所还没想明白,焦急问道:“宋局,你调查有嫌疑的人都在这里了,但是咱们怎么抓捕,又没有证据。”
“我没说要抓捕啊,不都给你说了都是意外么,我准备去打听打听线索,这样总行吧。”
宋大江依旧神秘,拿着所里给的资料,在上面锁定了三个人,准备调查一下。
杨福生,二十岁,木材厂采购员。
王现,二十岁,木材厂食堂帮厨。
李来福,二十岁,木材厂普通工人。
这三个人都是这个街道距离比较近的,而且和宋大江之前调查的事件时间、年龄都差不多,所以在幕后的嫌疑最大。
但李来福是本地人,一直在附近的小院生活,和这边院子并没有什么交集,也不认识这边的人。
王现则是从小拜师学艺,一直在食堂里当学徒多年,所以嫌疑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两人都有师傅和家人,而这个叫杨福生的采购员,没有家人,一个人住在附近的院子里,平日和别人交流不多,早出晚归。
还有根据调查,此人说话带有儿化音,但资料上显示是从河北来的。
采购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自由,只需要完成任务,没有人会关心你在哪里。
所以宋大江基本已经锁定了杨福生,但依旧没有证据。
他准备去会一会这个人,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精准的推算出这么多的意外事件。
他也不信有什么风水术,或鲁班术之类的东西。
这玩意已经不是烧脑了,就连宋大江的脑子都推理不出来。相比于案情来说,他更希望知道,这个事情是如何做出来的。
人脑不是计算机,是不可能理性的分析所有问题的。
晚上,宋大江在家里,坐在沙发上面,在笔记本上写着分析结果,不是关于案件的,而是关于思维和心理的。
他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字。
犯罪心理学。
用精神分析学说中的自卑感、罪恶感、受罚**、超我、刺激反应原理、性格倾向等观点,来解释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宋大江在本子上刷刷写了半个小时,这才感觉到满意,又过去抱着儿子玩了一会,把这小子最后一点精力释放掉,这样睡得香。
分局办公室内,宋大江衣着端正,坐在沙发上,悠闲的喝着茶,等待着一位客人。
而在胡同内,银元几人早上,进入了杨福生的院子,邀请他去分局喝茶。
院子的其他人还以为听错了,这公安上来不抓人,反倒请人喝茶,这是什么情况。
本来还想怀疑同院子的这个年轻人是否犯了什么事,银元直接告诉其他人没事,就是咨询案情,要是抓人就用手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