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终究还是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
“师兄觉得,以我目前的资质,在没有凝神散的情况下,仅靠一次外出游历,真的有机会像您一样,成功踏入凝神境吗?”
话一出口,他便有些赧然。即便他平日表现得再沉稳,终究只是个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面对关乎未来道途的重大抉择,心底那份对前路的茫然与期盼,终究难以完全压抑。
蓝少安闻言,唇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他看着裴炎,目光中带着赞许。
从裴炎方才全然不知外界风云的专注,到此刻这带着些许彷徨却真诚无比的提问,他再次确认了这位师弟心性纯粹、恪守承诺,且不失赤子之心。
这正是他一直对裴炎另眼相看的原因之一。
“裴师弟不必过于忧心。”
蓝少安声音平和,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沉稳,
“你虽天赋一般,但修行之道,根骨资质固然重要,却绝非唯一。漫漫道途,心性、毅力、机缘,三者缺一不可。”
他目光扫过这片被裴炎打理得生机盎然的药园,继续道:
“你于此地数年,兢兢业业,从未懈怠。
外人或以为此乃枯燥杂役,然我却知,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坚持,本身便是对心性的极致锤炼。
这份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心无旁骛的专注,远比许多空有天赋却心浮气躁者更为难得。
你能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将根基打磨得如此扎实雄浑,远超同阶,这本身便是非凡的成就,亦是你未来道途上最坚实的底蕴。”
他略作停顿,语气转为更深层的点拨,声音压低了几分:
“况且,修行路上,机缘二字,玄之又玄。
它并非全然天降,往往更青睐于有准备、肯坚持、心性坚韧之人。
我看你进阶速度甚至远超地窍资质者,想必…亦于无声处,得遇属于自己的些许际遇。
此乃你的福缘,亦是你能窥望凝神境的底气所在。”
裴炎心中微动,知道蓝少安此言暗指他或许另有依仗,却无丝毫探究之意,反而是一种含蓄的肯定与鼓励,不由心生感激。
蓝少安见他神色,了然一笑,将话题引向更深处:
“我今日前来,一是告知破境成功,免你挂心。
二来,因我既已凝神,进入内门也几乎再无阻碍,日后相见,恐非易事。关于内门,你可曾有所听闻?”
裴炎压下心中波澜,老实回答:
“内门之事,师弟确实偶有听闻,但皆零星碎语,如同雾里看花,从未得见内门弟子,更不明其详。
只知那是宗门真正核心所在,神秘非凡。难道…内门并不与外门同处一地?”
“不错。”蓝少安颔首,神色间多了一丝郑重与向往,“内门与外门,虽同属守朴观,实则近乎两个世界。我所知亦有限,但可将所知告知于你。”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道:“内门之中,凝神境仅为起点。
其内弟子,即便尚有淬体境者,也必是完形地窍乃至更高品阶的天赋,且皆为年轻俊杰,潜力无穷。
我此番能破格入选,全赖于三十岁前晋升凝神这一点。”
说到此,他语气加重了几分:
“修行界中有一则并非绝对、却广为流传的认知:三十岁前若能踏入凝神境,方意味着拥有冲击那更高境界——通脉境的真正潜力;
若过了三十这道坎方才突破,其潜力便大打折扣,此生几乎无望通脉;
外门诸位长老,虽亦是凝神境修为,但皆是年过三十后方才突破,故而无缘内门,其道途亦基本止步于此。”
裴炎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许多以往不解之处顿时明了。
为何外门长老似乎对更高境界并无太多追求,原来根源在此!这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蓝少安此次成功意味着什么——那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通行证。
蓝少安继续解释道,指尖无意识地在空中划过一道玄奥的轨迹:
“至于内门所在,其位置并非遥远,实则就在守朴观山脉更深邃、灵脉更汇聚的核心区域。
只不过,其被一座庞大无比的古老阵法彻底笼罩、隐匿了起来。
此阵玄妙无比,非内门之人或得到特定接引,根本无法察觉其存在,更遑论进入了。
与外门还需处理世俗杂务不同,内门是真正隔绝凡尘、一心向道的清修之地。”
裴炎不禁追问:“那阵法…莫非是由传说中的桃都树构筑而成?”他想起张枫留下的默鞮皮上的零星记载。
蓝少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
“师弟倒是见识不俗。不错,据宗门长老所言,守护内门的护山大阵,其核心根基与能量源泉,正是由十八株高阶桃都神树共同构筑而成。”
他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惊叹:“这些神树不仅提供了浩瀚无尽、精纯无比的灵气,更兼具隐匿、防御、反击等诸多不可思议之威能。
其具体玄奥,我也未曾亲见,唯有日后进入内门,方能细细体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