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59章 暗访民间,民生之苦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第59章 暗访民间,民生之苦

作者:水中望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1-18 21:09:14

墨滴在“知”字右下角晕开的那一瞬,陈砚搁下了笔。他没看那团模糊的痕迹,只将竹简推到一旁,起身走向寝殿角落的旧木箱。箱底压着一套粗麻短褐,袖口磨得发白,是他早年在骊山监工时穿过的。

韩谈候在门外,见他换衣,眉头一皱:“陛下,外头刚起风。”

“本县出巡。”陈砚系紧腰带,声音不高,“带马,不带旗。”

韩谈没动:“昨夜影密卫报,渭北有流民聚,恐生疫病。”

“那正好。”陈砚抓起斗笠,“本县要看真田亩。”

两人出宫南门,守卒只当是县吏巡查,未加阻拦。马行十里,官道渐窄,两旁田地干裂如龟背。道边沟渠早已断流,枯草堆在渠底,像烧焦的头发。

陈砚勒马,指着田埂上一具白骨:“这是今年的?”

韩谈翻身下马,拨了拨草丛:“骨色发黄,至少半年了。没人收。”

“户部报灾民减三成。”陈砚盯着那堆骨头,“人去哪儿了?”

韩谈不答。他知道答案——饿死的埋都来不及,逃的往南去楚地,或被征入徭役,十人去九不还。

再行数里,进一村落。十户人家,九户闭门。唯一冒烟的是村尾一间茅屋。陈砚下马,径直推门进去。

屋里昏暗,灶台边坐着个老农,正用铁勺刮锅底焦糊。锅里是野菜混着碎谷壳,汤色发黑。老人抬头,见生人进来,手一抖,勺子掉地。

“官爷……”他嗓音沙哑,“没米了,真没米了。”

陈砚蹲下,捡起勺子,递回去:“我不是来收税的。我是县里查田的。”

老人没接话,只低头盯着锅。

陈砚从怀中掏出一块干粮,是宫中带出的麦饼,掰成两半,递一半过去:“吃。”

老人愣住,手抖了几下,才接过。咬了一口,眼泪突然滚下来。

“二十年没吃过这么白的面。”他说。

陈砚坐在灶前小凳上:“今年收成如何?”

“一石粮,纳三斗。”老人抹了把脸,“官税两斗,徭役折钱两贯,得卖牛犊才够缴。去年卖了羊,今年卖牛,明年……明年只能卖地。”

“地卖给谁?”

“里正家的管家。三亩地,换两斗粟。”

“那你种什么?”

“租回来。”老人苦笑,“租一亩,收五斗,缴四斗,剩一斗自己吃。不如逃。”

陈砚沉默。他知道律法写的是“三十税一”,可地方层层加码,里正、亭长、郡吏,人人都要抽一口。百姓不是懒,是种地赔本。

“为什么不报灾?”他问。

“报了。”老人抬眼,“去年报了旱情,县令说‘仓廪实,无需赈’。我们递了状子,差役把人打了,说‘妄言灾情,惑乱民心’。”

陈砚把剩下半块饼也递过去。老人没推辞,狼吞虎咽。

“你们县令……”陈砚问,“可曾下田?”

“没见过。”老人摇头,“他坐车,车帘从不掀。路过时,百姓跪着,他连头都不点。”

陈砚站起身,走到屋外。村中孩童在田里扒拉枯穗,指甲缝里全是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抱着半穗粟,被同伴抢走,哭着追上去。

他回头问老人:“为什么不逃?”

“逃?”老人苦笑,“逃到哪儿?南边楚地也在打,北边戍边要人。前村两个后生逃役,被抓回来,砍了手,挂在城门上三天。”

陈砚没再问。他知道秦法严苛,逃役者“断手示众”是常事。可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当法成了压人的工具,就该改。

他转身回马,韩谈低声问:“还去下个村?”

“去。”陈砚翻身上马,“往东。”

行至午时,天阴下来。风卷着沙土打在脸上。前方路口,一个少年拦在道中,衣衫破旧,但头戴一顶旧冠,显然是士人装扮。

“可是县吏大人?”少年拱手,“学生有策献上。”

韩谈皱眉,伸手拦:“布衣不得干政,让开。”

陈砚抬手止住韩谈:“本县听策,何罪之有?”

少年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学生姓李,名承业,家在咸阳东郊。苦读十年,无门入仕。今见民生凋敝,斗胆献《均田疏》。”

陈砚接过,展开略看。竹简上字迹工整,开篇便写:“田不抑兼并,则赋必竭小农;赋竭,则民反;民反,则国危。”

他继续往下读:“今豪强吞并,良田万亩,税反轻;小农三亩,税重如山。非天灾,实**也。若欲安民,先均田亩,限田以制兼并,依产定税,免无地之赋……”

陈砚看完,没说话,只将竹简卷好,收入袖中。

“你这书,谁教的?”

“自学。”少年抬头,“《孟子》《商君书》《管子》,能借的都读了。”

“为何不考?”

“考要‘保举’,我家无官无势。去年去县学应试,主考说‘冠歪’,逐出考场。”

陈砚盯着他。这双眼睛有光,不是求赏的光,是憋着一口气的光。

“你可知献策是杀头的罪?”

“知道。”少年没躲,“可总得有人说话。”

陈砚沉默片刻,把竹简往怀里一塞:“书收了。”

少年一愣:“大人不问学生去处?”

“人记下了。”陈砚翻身上马,“走。”

韩谈跟上,低声问:“真要留他?”

“不留。”陈砚策马前行,“但得知道他在哪儿。”

风越来越大,吹得斗笠边缘拍打脸颊。远处咸阳城楼隐约可见,城内炊烟袅袅,而城外村落,死寂如墓。

入夜前,他们在一处坡地歇马。陈砚坐在石上,从袖中取出那卷《均田疏》,又摸出一片空白竹简。他拔出匕首,在竹简上刻了三个字:税、田、人。

刻完,他盯着这三个字看了很久。

韩谈递来水囊,问:“明日回城?”

“回。”陈砚收起竹简,“但不是为了歇着。”

“您想做什么?”

陈砚没答。他望着咸阳方向。城头灯火已亮,像一串钉在夜幕上的铜钉。

他知道,那些灯下的人,吃的是白米,睡的是暖榻。而城外,有人用野菜刮锅底,有人为一斗粟卖儿卖女。

他摸了摸袖中的竹简。那上面有老农的哭,有少年的策,还有他自己刻下的三个字。

风掀动他的粗布衣角,像一把刀在割。

喜欢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