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规则组的末路
黑色轿车的轮胎在柏油路上摩擦出刺耳的尖叫,李正死死攥着方向盘,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肥硕的脸颊往下淌。后视镜里,愤怒的人群像涨潮的海水,正漫过社区广场的警戒线,有人举着折断的规则手环,有人挥舞着写满名字的白布——那上面是三年来因“代谢异常”去世的人,最上面用红漆写着“317”,像道渗血的伤疤。
“加大油门!冲过去!”副驾驶座上的王涛嘶吼着,手里的保温杯“哐当”撞在车门上,褐色的液体溅出来,在真皮座椅上晕开——这是他私藏的“特供代谢茶”,里面掺着从孩子们骨髓里提炼的“调节因子”,此刻却像泡了血的污水。
李正猛踩油门,轿车像头失控的野兽,朝着人群最稀疏的角落撞去。他在林夏的幻想里见过自己的结局:“体面退休,安享晚年”,可现实的后视镜里,周明哲的儿子正举着块砖头追上来,那孩子的眼睛红得像要淌血,手里还捏着张皱巴巴的死亡证明——他父亲的体重在规则组记录里“成功降至35公斤”,实际尸检报告写着“重度营养不良,胃里只有半块树皮”。
“让开!都给我让开!”李正扯着嗓子喊,声音却抖得像筛糠。他想起昨天在会议室,技术主管惨白着脸汇报:“代码全解密了,特供粮记录、注射记录、连坐名单……全被发到公共屏上了。”那时他还在幻想用“紧急状态令”压下去,就像林夏写的“规则组总能找到替罪羊”,可现在才明白,有些债不是一张纸能抹平的。
轿车刚冲出两米,突然“哐当”一声撞上了什么,震得李正牙都松了。他探头一看,心脏骤然缩成一团——赵爷爷正用后背抵着车头,手里举着那张1998年的粮票,皱纹里还沾着土豆田的泥土。老人的体重在规则组最后一次记录里是“38公斤”,可此刻他像座扎进地里的石碾,任轿车怎么轰油门,就是纹丝不动。
“老东西!不要命了!”王涛推开车门想踹人,脚刚落地就被几只手死死抓住。是护孙队的老人们,他们的平均体重不到40公斤,却像群发怒的蚂蚁,瞬间就把这个160斤的胖子按在了地上。有人扯掉了他手腕上的“豁免手环”,露出下面白胖的肉——那上面没有普通人因减重留下的青紫色勒痕,只有常年戴表磨出的浅印。
“看啊!这就是说‘减重有益健康’的人!”有人举着手机录像,镜头怼在王涛脸上,“你他妈的倒减啊!”
李正想倒车逃跑,却发现后轮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他推门一看,浑身的血瞬间凉了——是十几个孩子,最小的才六岁,瘦得能看见肋骨,正用瘦弱的肩膀顶着车轮。他们的规则手环大多已经黑屏,只有小宇的还亮着绿光,屏幕上“32公斤”的数字被血渍糊了一半,那是昨天从收容所逃出来时,被铁丝网划破的伤口渗的血。
“别碰他们!”林夏的声音突然从人群里传来。她扶着墙慢慢走近,手腕上的健康手环还在发烫,那是张凯刚帮她改装的“信号放大器”,能让周围五十米内的规则手环持续播放解密文件。此刻,李正轿车的挡风玻璃上,正投射出他的特供粮签收单:“2025年3月,50公斤精米,10公斤牛肉,5公斤巧克力”——这些够一个三口之家吃三个月,而他签单的那天,社区有七个孩子因“营养剂短缺”被送进急救室。
“李组长,还记得王奶奶吗?”林夏的声音很轻,却像冰锥扎进李正的耳朵,“就是去年冬天被你们强行带走的老人,她的土豆田被推土机铲平那天,你正在吃她种的土豆炖牛肉,对吧?”
李正的脸瞬间惨白。他当然记得——那份土豆是巡逻队“清理杂苗”时顺手捎回来的,王奶奶培育的品种口感绵密,他还特意让厨房多炖了一锅。那时他根本没在意老人的下场,就像林夏在幻想里写的“规则制定者从不在乎数字背后的人”,可此刻,王奶奶那双攥着土豆的枯瘦的手,仿佛正从挡风玻璃里伸出来,掐住他的脖子。
人群突然分开一条道,周明哲的儿子捧着个玻璃罐走了过来。罐子里装着绿色的液体,里面漂着几片白色的东西,像没溶解的药片。“这是从你办公室搜出来的‘特供营养剂’。”男孩的声音嘶哑,却字字清晰,“检测报告出来了,利尿剂含量是普通营养剂的10倍,还有……”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还有从16岁以下孩子骨髓里提炼的‘代谢酶’!”
“不是的!你们听我解释……”李正语无伦次地辩解,却被更响亮的怒吼淹没。有人爬上了车顶,用鞋跟跺着天窗,有人开始砸车窗,玻璃破碎的声音里,混着此起彼伏的哭喊:“我儿子才15岁!”“我老婆减到30公斤就没醒过来!”“还我爸妈!”
周明哲的儿子突然举起玻璃罐,狠狠砸在轿车引擎盖上。绿色液体四溅,未溶解的利尿剂药片滚落在地,被愤怒的人群踩成粉末。“你们说这是‘健康剂’?”男孩指着地上的狼藉,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我爸就是被这东西害死的!他拒绝注射,你们就把他绑在病床上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