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复苏的意识种子与“星尘号”融合——这个想法如同野火,一旦在莉安娜·瑞德脑中燃起,便再也无法熄灭。它疯狂、亵渎,却又带着一种诡异的、命中注定的逻辑。
X0-17的意识碎片,与这艘承载了他最后牺牲、记录了他们漫长逃亡的飞船,它们之间的联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造物与使用者。种子能干扰飞船系统,能协调能量,甚至能进行防御性反击。那么,更深层次的结合呢?是否能让这艘濒死的飞船,以一种全新的形态“重生”?
但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她不能直接提出,尤其是在联席会议和雷恩上校的严密监控下。她需要证据,需要证明这种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她将重点继续放在“滋养”和引导意识种子上。随着每日谐振的进行,种子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它的能量核心更加凝实,散发出的蓝光稳定而柔和,内部的信息流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和有组织性。
莉安娜开始尝试进行更复杂的“交流”。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接收碎片化的意象,而是尝试向种子传递一些简单的、结构化的“问题”或“请求”,通过微调谐振频率和脉冲模式来实现。
起初,种子对此毫无反应,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释放着记忆碎片。
但莉安娜没有放弃。她反复尝试,将问题与种子正在回忆的片段相关联。例如,当种子闪过关于飞船引擎结构的碎片时,她会同步传递出关于“星尘号”引擎损伤状况的信息和“修复”的请求。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一片漆黑的深渊中,试图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去唤醒一个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梦游者。每一次的呼唤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和精力,仿佛要穿透那无尽的黑暗,才能抵达那个梦游者的耳畔。而那个梦游者,却像是被一层厚厚的迷雾所笼罩,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的状态和反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后,一次,当莉安娜再次传递出关于“星尘号”结构应力损伤的详细信息,并附带着强烈的“需要稳定”的意念时——
意识种子的共振,第一次出现了明确的、针对性的反馈!
它不是语言,也不是图像,而是一股极其精纯的、带着冰冷秩序感的能量流,顺着那简陋的谐振连接,反向注入了莉安娜连接着的、用于监控“星尘号”状态的数据板!
数据板上,原本代表舰体结构多处应力骨折、濒临解体的红色警告区域,其中一小块(正好是莉安娜刚才提及的损伤区域)的数值,竟然开始极其缓慢地下降!颜色也从刺眼的红色,逐渐向橙色过渡!
虽然变化微乎其微,修复的范围也极小,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种子听懂了!并且它做出了回应!它利用自身对能量和物质结构的理解,远程、非接触地稳定并轻微修复了“星尘号”的一处损伤!
“我的天…”一直在旁边监控的吴少校看到数据变化,捂住了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它…它真的能做到?!”
莉安娜也激动得难以自持。这证明了她的想法是可行的!意识种子拥有远超当前科技的物质影响和能力!
这次成功的互动极大地鼓舞了她们。莉安娜开始进行更多样化的尝试。她向种子传递“星尘号”导航系统的混乱数据,种子反馈回更加优化的路径算法片段;她描述能源系统的枯竭,种子则提供一种极其高效的能量汇聚和引导思路(远超吴少校团队的现有技术)。
种子仿佛一个沉睡的超级AI图书馆,正在一点点向她们敞开大门,虽然每次只能借阅一页,但每一页都蕴含着颠覆性的知识。
莉安娜小心翼翼地控制着互动的深度和范围,避免索取过于核心或危险的技术,以免引起种子的排斥或外部监控的警觉。她将重点始终放在“修复和优化‘星尘号’”这个明确且相对“安全”的目标上。
吴少校的团队则全力配合,将种子反馈的技术思路进行验证和初步实现。他们利用堡垒的资源,秘密制造了一些基于种子理论的能量引导器和结构稳定场发生器,并尝试在“星尘号”上进行小范围的安装测试。
效果是惊人的。安装了新设备的区域,能量利用率提升了数倍,结构稳定性也显着增强。虽然距离完全修复还差得远,但“星尘号”这艘原本被判了死刑的飞船,竟然真的焕发出了一丝新的生机!
这些变化无法完全瞒过雷恩上校的安全部门。但他们得到的报告是“吴少校团队基于瑞德女士提供的数据,在材料学和能量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应用于飞船修复实验”。技术上的进步是“净化派”也能接受的,只要不涉及对林小七和意识种子本体的危险操作。
然而,莉安娜和吴少校都知道,真正的核心驱动力,是那颗正在缓慢苏醒的“星舰核心”。
随着互动的深入,莉安娜能感觉到,种子对“星尘号”的“认同感”似乎在增强。当它反馈修复方案时,不再仅仅是一种冰冷的计算,偶尔会流露出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于…“关心”的情绪?仿佛这艘船,也成了它需要保护和修复的“身体”的一部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