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晨光刚漫过雷吉斯坦广场的经学院穹顶,就被帖木可古寺的宣礼塔尖刺破。古寺墙体的蓝绿釉面纹饰在阳光下流转,与爷爷“藏锋”1997年手札《中亚丝路秘图》附的拓片分毫不差。张斌站在寺内的“天文观测台”前,掌心的全球丝路终极合璧符贴着台座一枚嵌玛瑙的陶片,陶片上的鹰形暗记与符面鹰徽共振发烫,那是爷爷当年追踪伪史学派金主时留下的标记。
“张先生,我是卡里姆·帖木可,古寺守护者的后裔。”一位身着绣伊斯兰纹饰长袍、头戴花帽的老者快步走来,手中托着个嵌青金石的铜制星月盒,指尖还沾着修复壁画的颜料,“祖父临终前说,1997年你爷爷从伪史学派初代金主手里夺回的《丝路历法合璧图》,就藏在寺内密室,还留了句‘鹰徽配星月,图现星轨台’。”星月盒开启的瞬间,盒内的新月纹与合璧符的鹰徽精准咬合,浮现出“大明-帖木可通好”的古篆,符背“藏锋”二字被中亚的干燥热风浸润得发亮,边缘还嵌着古寺的琉璃碎粒。
“这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的中亚补给站,永乐十八年船队在此休整,郑和还与帖木可帝国的天文学家共同修订了丝路航行历法。”卡里姆铺开祖父手绘的《古寺星轨图》,指尖点向“北极星与织女星同映宣礼塔”的注解,“你爷爷手札写的‘双星映塔’,是说只有冬至清晨,北极星与织女星的光芒经宣礼塔顶端的青铜穹顶折射,落在天文观测台的刻度线中央,密室机关才会触发——这是郑和牵星术与中亚‘星月历法’的融合。”苏婉清蹲下身,用软毛刷扫去观测台的沙尘,露出一行浅刻的明代隶书:“星月镇台,图出密室”,字迹虽经数百年风雨,仍笔力遒劲。
冬至清晨的风卷着中亚的寒沙掠过古寺,北极星与织女星在渐亮的天幕上愈发清晰。光芒经宣礼塔青铜穹顶折射,在观测台中央投下两道银亮的光带,恰好与台座的刻度线重合。卡里姆将星月符按在光带交汇点,张斌同时将合璧符贴向台座的鹰形暗记——“轧轧”的石响中,观测台西侧的石壁缓缓向内凹陷,露出通往密室的石门。门内的壁画让众人驻足:郑和船员与中亚天文学家共同绘制星图,华夏工匠与当地陶工共烧琉璃,壁画角落“永乐十八年,郑和驻泊撒马尔罕”的小字,被寺内的干燥环境保存得完好无损。
密室是帖木可式穹顶与华夏梁架的合璧结构,四壁镶嵌着永乐青花残片、中亚琉璃砖与伊斯兰经文陶片。中央的紫檀木案上,一卷泛黄的绢本《丝路历法合璧图》静静铺展,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图上用中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三种文字标注着丝路航线的星象坐标、潮汐规律与节气对应表,边缘还绘着郑和宝船与帖木可商队共行的场景。图尾的落款震撼人心:郑和与帖木可帝国天文官的联名签章,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此图通丝路,天下共繁荣”。苏婉清轻翻图轴,夹层里掉出一封永乐年间的国书抄本,记录着大明与帖木可帝国的通商盟约。
“这是郑和通中亚的终极实证!”张斌刚将图卷收进防水筒,古寺外突然传来直升机的轰鸣与重机枪的点射声。“是伪史学派最后一个金主!代号‘夜枭’!”王浩的声音裹着电流从通讯器传来,“他带了三十多个雇佣兵,驾着两架武装直升机,还装了定时炸药——要炸了古寺毁证!”话音未落,密室入口的石壁突然震颤,碎石簌簌掉落,“夜枭”的嘶吼声穿透石壁:“张斌!把历法图交出来!不然让你们和古寺一起化为灰烬!”
“中国驻乌使馆安保队和乌兹别克斯坦军警还有十五分钟到!”伊万诺夫扛起紫檀木案抵住入口,肌肉紧绷如拉满的弓,“卡里姆带古寺守护者守正门,用寺内的投石机砸直升机螺旋桨;王浩去操控古寺的监控系统,黑进‘夜枭’的通讯频道;张斌带苏婉清和历法图从后院秘道撤,秘道通撒马尔罕博物馆!”他刚说完,“轰”的一声炸药爆炸,入口的石壁塌了半截,沙尘混着硝烟涌进密室。
张斌将历法图裹进防摔绒布抱在怀里,跟着苏婉清冲向密室东侧的暗门——道壁刻着中巴合璧的“星船纹”,正是爷爷手札标注的秘道标记。苏婉清按下壁画中星月图案的凸点,暗门“吱呀”开启,一条仅容两人并行的通道通向古寺后院。此时寺外已响起激战声:卡里姆带着守护者操控投石机,将裹着燃油的石块砸向直升机螺旋桨;王浩黑进“夜枭”的通讯频道,用变声大喊“军警包围了!”,雇佣兵瞬间乱作一团;乌兹别克斯坦军警的装甲车已冲破外围防线,警笛声震天动地。
刚冲出秘道,“夜枭”带着五名贴身保镖举着冲锋枪围了上来,他穿着黑色西装,脸上戴着面具,手中还举着遥控器:“张斌,我研究伪史三十年,只要毁了这张图,郑和通中亚的证据就断了!”他按下遥控器,古寺钟楼的顶部突然冒出浓烟——定时炸药已启动。张斌突然将历法图往苏婉清怀里一塞,弯腰捡起块琉璃碎块砸向“夜枭”的手腕,趁遥控器掉落的瞬间,侧身扑过去将他按在地上。苏婉清立刻捡起遥控器,按下暂停键,冷汗顺着鬓角滑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