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景阳宫的赏赐从未间断。
春日里送来江南新贡的鲥鱼和时令鲜果,指明给贵妃和皇子尝鲜;夏日赐下内务府特制的冰盆和驱蚊香囊;秋日有上好的笔墨纸砚和启蒙画册;冬日则是厚实的银炭和暖玉手炉。
这些赏赐并不张扬,却细水长流,无声地宣告着皇帝对这对母子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皇帝对周明的态度,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起初,皇帝只是偶尔在批阅奏折的间隙,随口问梁德安一句:“皇长子今日可好?”
后来,变成了每月固定让他专用的太医去景阳宫为周明请两次平安脉,脉案需亲自过目。
再后来,他会让梁德安将一些精巧的玩具或点心送去,有时甚至会附带一句:“告诉明儿,这是父皇赏的。”
周明三岁生辰那日,皇帝更是破例驾临景阳宫。
他没有进内殿,只在正殿坐了坐,看着奶娘抱着穿得像个红团子似的周明出来磕头。
皇帝看着那粉雕玉琢、眉眼间依稀有了自己轮廓的小人儿,眼神复杂。
他赏了一套赤金镶宝石的长命锁项圈,又摸了摸周明的头,说了句:“好好长大。”
便离开了。
时间虽短,却足以震动整个后宫——皇帝亲自驾临失宠贵妃的宫殿为皇子庆生!
这是何等的殊荣!
而最显着的转变,是皇帝开始亲自过问周明的启蒙。
“皇长子已三岁,该开蒙了。”
一日在乾清宫,皇帝批完奏折,忽然对梁德安说道,“让翰林院选几个学问扎实、品性端方的侍讲学士,拟个名单上来。”
名单很快呈上。
皇帝仔细翻阅,最终圈定了两位:一位是年过五旬、德高望重的老翰林赵学士,以学问渊博、性情温和着称;另一位则是年富力强、精通书画的年轻翰林李学士,曾得过皇帝赞赏。
消息传到景阳宫,如意也赶紧让春兰传信给宫外打听情况。
启蒙之师的重要性,她比谁都清楚。这不仅是学问的起点,更是皇子心性、性格塑造的关键。
打听来的消息听着还可以,她也算放了一半的心,具体的还要在之后长久的相处中再看。
她还向皇帝请旨:“陛下为明儿择师,臣妾感激不尽。只是…明儿年幼,骤然离了臣妾身边,恐生惶恐。臣妾斗胆,恳请陛下允准,在明儿启蒙之初,能少学些时辰。”
她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满是母亲对幼子的不舍和担忧。
其实她就是担心孩子小,坐不住。
皇帝看着如意那副小心翼翼、只为求片刻陪伴的模样,心头那点因她“可能干预”而起的疑虑消散了,反而生出一丝怜意。
他挥挥手:“准了。明儿还小,还是要以身体为重!”
甚至,为了让周明能多睡会,还把景阳宫附近的一处空置宫殿收拾出来给周明上课用。
于是,翠竹轩的偏殿就被收拾出来,布置成一个小小的书斋。
每日辰时三刻,赵学士或李学士便会准时到来,为三岁的皇长子周明启蒙。
如意每日送周明到书斋门口,看着他小小的身影端坐在书案前,才转身离开。
刚开始,她并未走远,只在书斋外不远处的廊下静静坐着,手里或捧着一卷书,或做着针线,目光却不时温柔地投向书斋的方向。
周明聪慧,但也如所有三岁孩童般,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
有时听着听着便走神,想去玩桌上的镇纸;有时被复杂的字句绕晕,小脸皱成一团;有时甚至会因为坐不住而扭来扭去。
每当这时,他总会下意识地望向窗外,寻找母亲的身影。
而如意,总会适时地抬起头,隔着窗棂,对他露出一个温柔而鼓励的微笑,或用口型无声地说一句:“明儿乖,用心听。”
那眼神中的信任和期许,如同无声的安抚,让周明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重新专注于师傅的讲解。
直到一个月后,周明逐渐适应了上课的日子,如意这才不再停留,只每日送完人来就回去了。
下学后,如意从不急切询问学了什么,只是温柔地牵起他的手,带他在庭院里散步。
“明儿,今日在书斋可开心?”她问。
“开心!赵师傅讲了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周明奶声奶气地回答。
“哦?那明儿觉得,孔融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呢?”
“因为…因为要尊敬兄长!”周明努力回忆着先生的话。
“嗯,明儿真聪明。”如意笑着摸摸他的头,“尊敬兄长是美德。不过,娘觉得,孔融心里一定也很喜欢那个大梨吧?”
周明眨巴着大眼睛,点点头。
“所以呀,”如意蹲下身,看着儿子的眼睛,“懂得分享和谦让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心意。有时候,表达自己的需要,也是一种勇敢哦。”
周明似懂非懂,但母亲温柔的话语和眼神,却深深印在了他心里。
有时,如意会指着庭院里的花草树木教他认字。
“明儿看,这是‘花’字,就像这朵月季一样美丽。”
“这是‘树’字,你看它多像一棵大树,稳稳地站着。”
她将枯燥的文字与鲜活的生命联系起来,让周明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字形字义。
她还会在睡前,将师傅教的《千字文》片段,编成简单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听。
故事里,有“天地玄黄”的壮阔,有“寒来暑往”的规律,更有“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的道理。
周明听得津津有味,在母亲温暖的声音和怀抱里,那些深奥的文字渐渐有了温度和意义。
皇帝偶尔会“路过”周明读书的地方,或在偏殿窗外驻足片刻。
他会看到周明端坐在小书案前,跟着师傅摇头晃脑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小模样认真又可爱。
会看到如意安静地坐在廊下,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书斋的方向,嘴角带着恬淡的笑意。
会看到下学后,周明像只小雀儿般扑向母亲怀里,兴奋地讲述着今日所学,如意则耐心倾听,适时引导。
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着皇帝那颗因权力和隐疾而变得冷硬的心。
喜欢快穿,平平淡淡就是福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快穿,平平淡淡就是福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