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和胡顺意商量后决定,第一步就从粮食入手!
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是现在到处都乱糟糟的时候,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如意正好上辈子和一堆去村里搞研究的大佬们仔细学习过,虽然不一定比得上正经科班毕业的,但也比大多数人都要好了。
她又回了宋家村,毕竟种地嘛,村里更方便。
第二年,也就是青阳六年,老天爷经过前几年的的闹腾后,终于消停了,风调雨顺。
秋收时候,如意种的水稻就比村里人的亩产多了一半,村里人四百斤,她的有近七百斤。
虽然这还没达到如意的预期,但却已经震惊整个宋家村的人了。
就连胡顺意都觉得这算是成功了。
但如意知道,她还能做得更好,毕竟成功的模板已经有了,她要做的只是模仿罢了。
而这一年,胡顺意和陆洲终于把京城和附近的领土消化完,彻底让这些地方姓了程,又在年底的时候打下了栖霞城,更进一步。
青阳七年,镇国公府程家的地盘再次扩大,境内涌入了大量流民。
就在程家境内的百姓担忧不已时,突然传出了今年清丰县内水稻产量过了千斤!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人的目光都被清风县吸引了!
没过几天,消息就被证实。
而随着消息证实,如意的名字也传扬开来。
一个童养媳出身的村妇,大字都不识几个,居然研究出了更高产的稻种!
很多人对这件事都不可置信,甚至在怀疑是不是那个村妇偷了别人的成果。
但随着程将军破格把如意提升为司农官,流言不攻自破。
虽然这个司农官只是正七品,和一个县令的职位差不多,但这位司农可是一位女人,已经是天下的头一份了。
虽然现在整个天下搞得四分五裂的,但这也挡不住消息迅速传开,一时间整个天下仿佛都认识了这位以女子之身坐上官位的女人。
这件事的影响还没落幕呢,很快又有了新的消息传来。
地处京城南边的一位反王,趁着那位司农外出的时候派人过去,想要把她劫持了。
本来他选的时机很好,但却没想到,关键时刻,那位司农竟然亲自出手,斩杀了反王派去的近二十个死侍。
这件事被另外一个也想去搞偷袭的势力的人看到了,所以也就没瞒住,很快闹的天下皆知。
那位司农的名字顿时传的更快了。
这还不算完,之后十来年里,人们发现这个女人不仅能打架,会种地。
她还文武双全,以一介女子之身就能和整个程家地盘内的其他男人平起平坐。
军事上,她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出了新式的弓弩,射程提升了一倍,让敌人恨得牙根痒痒。
商业上,她改革了新的纺织机,让织布的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民生上,她发明出了好几种耕种和收割的机器,解放出了更多的劳动力。
此外,她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为百姓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就连和其他势力僵持时,她也能作为军师,提出实际的解决办法。
青阳十八年,程陆舟和其夫人胡顺意一统天下,双圣临朝,两人共分江山。
不知是不是胡顺意的偏爱,新朝的为明,人称大明。
明朝初立,自然要封赏天下。
如意被封为左丞相。
虽然丞相有两人,但她这次的册封也足以让天下瞩目了。
这些年里,有她在前方带头,整个国家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女性,就像这次封赏,朝堂上有三成都是女性官员。
而这些,都是她们自己努力奋斗来的,米顺意为了不给以后留下问题,在男女官员上一直是一视同仁的,从来不会故意偏袒。
这也是整个朝堂能安稳到现在的一个原因,毕竟是他们比不过,并不是有人拉偏架。
至于私底下想做些什么小手段,那也要看如意和皇帝皇后是不是吃干饭的。
而且经过十来年的习惯,已经有很多男人已经习惯和女性共事了,虽然可能心里有意见,但面上已经不会表现出来了。
大家还是要脸的,即便有时候不喜欢那么多女性官员,但也不会当面拿性别说事了。
当然,私底下的议论肯定还是少不了的,但这些已经阻拦不了女性崛起的事实。
明朝初立,改年号为兴和,寓意王朝兴起并带来和谐盛世,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这一年,如意二十七岁。
她又在岗位上干了三年,看着大明蒸蒸日上,就准备辞官了。
虽然现在的日子很好,但她还是想回去过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
皇帝夫妻两个挽留不住,只能给她厚赏和爵位,然后依依不舍的送走了她。
如意还年轻,自然不会长留在京城,她准备外出游历天下。
等和送行的人告别,如意进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这才发现多了一个人。
今年已经十五的太子程启铭,小名明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