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辰的表情,焱妃也想到大秦二世的陈胜吴广起义。
神色顿时变的古怪起来!
这说的还真是很有道理啊!
只是,大秦不是开始皇帝制度吗?怎么好似还没有摆脱所谓的君权神授呢?
姬瑜顿时好奇的开口,“那么君权神授,周礼化是不是不如人皇统治。”
“这个没办法比较,首先君权神授催生了君权无界的认知,导致权力滥用常态化。
在君权神授的框架下,帝王被塑造成天道在人间的代理人,其意志等同于天意,拥有超越法律与制度的绝对权威。这种认知使得帝王容易陷入唯我独尊的误区,将个人**凌驾于族群利益之上。
当权力失去实质性约束,帝王的个人偏好便可能转化为国家灾难,而民众只能被动承受 ,因为反抗帝王就是违背天意,这种认知让民众在面对暴政时,往往陷入不敢反、不能反的困境。
更严重的是,君权神授导致权力传承的非理性化。
在天命不可违的逻辑下,王权传承逐渐与能力、德行脱钩,沦为血缘世袭的附属品。
即使帝王昏庸无能、残暴嗜杀,只要其拥有天命传承的血缘合法性,就能稳坐皇位。
这种血缘优先于能力的传承模式,使得王朝陷入盛极而衰的循环 , 开国君主往往尚能以天命自我约束,后世君主则逐渐沉迷于权力的绝对化,最终因失德失政引发社会动荡,而君权神授的理念则成为掩盖王权腐朽的遮羞布。”
说这些的时候,赵辰说的就是秦二世胡亥。
他以为众女不知道,却不知众女也是看过大秦历史,自然知道胡亥的所作所为。
因此她们也联想到胡亥,也联想到秦二世而亡的事情。
顿时神色古怪的看着赵辰,弟弟/公子/辰哥哥肯定不会如同胡亥那样!
“你们的表情怎么这么古怪!”赵辰奇怪的问道。
“哦,是吗?我们只是太过震惊了,没什么,弟弟你继续说吧!我们想要知道更多从人皇到天子的演变。”
“啊,好吧!”
反正赵辰也无聊,就继续说道。
“自三皇五帝开始,道殷商时期的人皇传统,本质上强调人族自主 ,商王虽为最高统治者,但权力的合法性仍需依赖人族内部的认可,民众对王权的服从并非源于神权压迫,而是基于族群共同利益的共识。
而君权神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人为主导的关系,将民众从人族共同体的参与者降格为天道与帝王的附属品,导致民众主体意识的逐渐消解。
首先,君权神授构建了等级固化的认知体系,否定民众的自主价值。
在这一体系中,帝王是天子,代表天道统治人间;
官僚是天命的执行者,负责传达帝王意志;
民众则是待牧的群氓,只能被动接受统治。
这种等级划分并非基于能力或贡献,而是基于神权赋予的身份, 民众从出生起就被定义为被统治者,其价值仅在于服从天命,而无权参与国家治理或表达自身诉求。
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与宗法制,本质上是君权神授理念在经济与社会结构中的体现,土地归天子所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民众只能在贵族的井田中劳作,获取微薄的生存资源;
宗法制则以血缘为纽带,将民众束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链条中,任何试图突破等级的行为都被视为逆天叛道。
这种认知让民众逐渐失去自主意识,将服从视为与生俱来的义务,而非基于利益共识的选择。
其次,君权神授通过思想**压制民众的批判精神。
为了巩固帝王即天意的认知,历代统治者往往借助宗教、文化等手段,推行思想统一,严禁任何质疑君权神授的声音。
这种思想**不仅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更扼杀了民众的批判精神 , 当质疑帝王就是违背天理,当表达诉求就是犯上作乱,民众便会逐渐放弃独立思考,沦为被动顺民。
在这种环境下,民众不敢谈论政治,不敢质疑不公,只能在天命的框架下苟且生存,人族的自主精神被彻底埋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民众主体意识的消解导致社会变革动力的丧失。
在人皇时代,人族的发展依赖于族群共同探索, 商王通过祭祀与民众共同感知天道,通过占卜与民众共同决策事务,这种共治模式使得社会变革能够基于族群的集体智慧。
而在君权神授的体系下,社会变革的动力完全来自王权,帝王若有革新之志,则可能推动制度进步;
帝王若沉迷于天命不可变,则社会只能停滞不前。
其根本原因正是君权神授带来的天命优越感 ,他们相信天道赋予的统治模式永恒不变,无需因外部变化而调整。
当民众失去主体意识,无法形成推动变革的集体力量,社会便会陷入路径依赖,难以突破旧制度的桎梏。
殷商时期的人皇传统,强调人神平等对话 ,人皇作为人族代表与神灵沟通,目的是为人族寻求发展智慧,而非祈求神灵的恩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