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前线,某海岛防御阵地,硝烟尚未散尽。傍晚时分,一阵悠扬的二胡声突然从阵地后方传来。战士们惊讶地抬头,看见一支特殊的文艺小分队正在硝烟中搭建简易舞台。
序幕:战地快板
同志们,听我言,今天表表英雄连!文艺兵小王打着快板,用当天的战况编词:三班战士李大海,单人击退敌三次冲锋!被点名的战士不好意思地挠头,战友们笑着鼓掌。快板声和着远处的炮火,成为特殊的伴奏。
即兴创作
编剧老张拿着小本子,正在采访刚下火线的战士:当时怎么想的?就想着不能退,身后是祖国!简单的话语被立即编进小品《阵地一刻钟》。演员们用空弹药箱当道具,钢盔当板凳,十分钟后排练完成。
特殊舞台
没有灯光,就用卡车大灯照明;没有音响,就用缴获的敌军扩音器。舞台背景是迷彩网和沙袋,观众席就是战壕和掩体。演员们穿着作战服,脸上带着硝烟痕迹。
战地音乐会
女高音小周站在弹药箱上演唱《我的祖国》,当唱到一条大河波浪宽时,远处海面上正好驶过我军舰艇。战士们跟着合唱,歌声压过了炮火声。
书画鼓舞
美术组在阵地间穿梭,用迷彩涂料在坦克炮塔上画猛虎,在碉堡外写标语。书法家老刘用树枝蘸着泥水,在阵地上写下寸土不让。
战地诗会
炮火是我们的礼花,钢枪是我们的笔墨!诗人老杨朗诵着刚创作的诗句。战士们也参与创作,一个十九岁的小战士写下:假如我倒下,请用我的血,写下:中国!
特别节目
突然,文艺队请出特殊嘉宾——炊事班长老王。他用锅碗瓢盆当乐器,表演《战场交响乐》。战士们笑得前仰后合,连日作战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战地电影
夜幕降临,用白床单当银幕,放映员播放前一天拍摄的战斗录像。当看到自己冲锋的身影时,战士们既兴奋又自豪。放映中途遭遇炮击,屏幕晃动,但没人离开。
文化课堂
文艺队还带来移动图书馆,有军事科技书籍,也有文学作品。识字班在战壕里开课,老班长第一次写会了和两个字。
战地生日
得知今天有三个战士过生日,文艺队立即组织庆祝。用压缩饼干当蛋糕,子弹壳当蜡烛,全连合唱生日歌。一个战士流着泪说:这是最特别的生日。
效果显现
政治处主任观察到:经过文艺演出的部队,士气明显高涨,作战伤亡下降15%。一个战士在日记中写:今天看了演出,更明白为什么而战。
文艺队离开时,战士们把缴获的巧克力塞给他们:下次还来!队长回答:只要你们在,我们就在!
这场特殊的战地文艺活动,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军心,用艺术的形式鼓舞斗志,成为军事行动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文化的火种依然顽强地燃烧,照亮战士们的心灵,温暖着钢铁防线。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怒海争锋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