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午夜零点十七分。
山东舰编队以队形航行在西太平洋的漆黑海面上。旗舰位于中心,两艘055型驱逐舰、号分别护卫左右两翼,054A型护卫舰号拖后负责反潜警戒。全舰队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只有导航雷达在寂静旋转。
湘潭号声呐室内,三级军士长赵志强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绿色波形,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边缘。三十年的声呐操作经验让他的耳朵比仪器更灵敏——深海中有种不寻常的,既不是鱼群也不是潜艇,更像是...某种高压水流穿过狭窄管道的嘶嘶声。
舰长,有情况。赵志强按下通讯器,C3区域,深度200米,有多个小型高速目标正在接近。
舰长周海峰迅速赶到声呐室。屏幕上,十几个针尖大小的光点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编队靠近,航迹呈现出诡异的直线特征,完全不同于常规潜艇的曲线机动。
数量?速度?
至少十五个,速度...老天,50节!赵志强瞪大眼睛,这不可能!最快的鱼雷也不过70节!
周海峰立刻按下全舰警报:全体注意!水下威胁!启动反鱼雷防御系统!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湘潭号。官兵们从睡梦中惊醒,跌跌撞撞地冲向战位。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自动转向威胁方向,准备发射。
联系山东舰!报告水下袭击!周海峰命令道,同时盯着那些越来越近的光点。它们分散后又重组,像是有某种集体智能在指挥。
通讯兵的声音带着恐惧:舰长!所有频道都被干扰了!
周海峰冲到舷窗前。远处的北极星号电子对抗舰正被刺眼的蓝光笼罩——那是全频段干扰系统超负荷运转的表现。罗文中校显然也发现了异常,正在全力对抗某种强大的电子攻击。
第一枚击中湘潭号左舷时,爆炸声并不像常规鱼雷那样震耳欲聋,而是某种沉闷的响,像是巨锤敲打铁桶。舰体剧烈摇晃,但没有立即进水警报。
不是传统鱼雷!损管队长在通讯频道大喊,某种...电磁脉冲武器!左舷电子设备全部瘫痪!
周海峰眼前突然闪过一幅画面——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左舷,海水涌入锅炉舱引发大爆炸。历史正在重演吗?
右满舵!全速规避!他厉声下令,释放干扰弹!
湘潭号在海面上划出一道白色弧线。声呐屏幕上,那些神秘的光点突然分散开来,其中三枚继续追击湘潭号,其余的竟然绕过它,直扑核心的山东舰!
______
北极星号电子对抗舰上,罗文中校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主控台上,六个屏幕同时闪烁着红色警告——系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电子攻击,其频率跳变模式既不像美军的,也不像日军的,而是某种他从未见过的混合体。
干扰源来自水下!技术员大喊,深度200米,方位不定!
罗文擦去流进眼睛的汗水。他刚刚释放了全频段干扰云,理论上能瘫痪半径50海里内所有电子设备,但那些神秘的水下攻击者似乎完全不受影响!
长城协议!罗文下令,重点保护山东舰!
北极星号的十六面相控阵天线同时转向,将最大能量集中到山东舰方向。罗文知道这很冒险——全功率运行可能烧毁他们自己的系统,但此刻别无选择。
频谱分析仪上,那些诡异的信号仍在跳动。罗文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每隔7.83秒,干扰强度就会有一个微小波动,频率恰好处在人类脑电波的α波段——与东礁气象站检测到的次声波武器特征完全一致!
这不是普通的电子战...罗文喃喃自语,他们在测试某种脑波干扰武器!
他迅速调出历史数据库,开始比对这种脉冲模式。结果让他后背发凉——最接近的匹配结果来自1943年纳粹德国托特组织的绝密档案,代号海妖之歌的脑控武器计划!
______
山东舰指挥室内,杨震宇中将盯着战术屏幕,面色凝重。代表水下威胁的红色光点已经突破外层防御圈,距离航母不足五海里。两艘055型驱逐舰正在全力拦截,但那些神秘攻击者的机动方式超出了所有已知反潜战术的应对范围。
确认敌方性质!杨震宇厉声问道,是日本人的新式武器吗?
无法确认!反潜作战官回答,声纹特征与任何已知国家装备都不匹配!
杨震宇的拳头重重砸在控制台上。作为舰队司令,最可怕的不是强大的敌人,而是完全未知的威胁。这些水下无人艇的技术水平明显超越现有科技——50节航速、协同蜂群战术、电磁脉冲弹头...这不该出现在21世纪中期的海战场上。
报告!湘潭号中弹!动力损失30%!
报告!南昌号击毁两艘无人艇!残骸分析显示...外壳材料为某种记忆金属!
杨震宇迅速权衡着选择:立即下令全面反击可能引发与美日的全面战争,但继续被动挨打将危及整个编队。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武器确实来自第三方势力,那么真正的敌人正在暗处欣赏这场混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