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曹》之三:神童显迹。
次日乐云鹤来访,闻此梦沉吟良久。
忽见星儿攀架取书,足滑跌落。
众惊呼间,孩儿竟如羽絮飘落,毫发无伤。
室中顿时星光灿然,梁间星子大放光明,与孩儿相呼应。
乐云鹤与柳氏相顾愕然,心知此子必有来历。
正是:云中赠星本无意,人间育才却有情。
星儿坠架之事过后,乐家与夏家皆知其非凡。
乐云鹤特请工匠,将那颗夜明星子镶于银丝网兜,制成一盏别致明灯,悬于夏家书房梁上。
每至夜深,星光粲然,照得满室如昼,星儿便在这般光华下读书习字。
这一年的冬至,天空中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洒落,仿佛没有尽头一般,连续下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停歇。
柳氏不幸染上了风寒,整日咳嗽不止,身体十分虚弱。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星儿突然搬来凳子,爬上桌子,似乎想要去摘取那盏挂在高处的星灯。
要知道,年仅七岁的星儿,个子还不够高,按常理来说,他是无论如何也够不到那盏星灯的。
就在星儿伸出手去的一刹那,那盏星灯竟然像是有了生命一般,自动地落入了他的手中。
星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光华流转,宛如一个灵动的活物。
星儿小心翼翼地捧着星灯,走到母亲的榻前,轻声说道:“母亲,这盏星灯的光芒可以治愈您的疾病。”
柳氏看着星儿天真无邪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微笑着抚摸着星儿的头,温柔地说:
“我的孩子,你的孝心真是令人感动,不过,这盏灯怎么可能治病呢?”
话音未落,星灯光华大盛,照得柳氏通体舒泰,不过片刻,咳喘立止,面色红润胜似平日。
翌日医师来诊,惊问:“夫人服何灵药?痼疾竟愈!”
柳氏与乐云鹤相视愕然,心知必有玄机。
自此更知星灯非俗物,星儿亦非凡童。
星儿八岁这年,乐云鹤聘得告老还乡的翰林学士周夫子授课。
第一日,夫子授《论语》,星儿过目成诵;
第二日讲《孟子》,竟能举一反三。
至第三日,夫子试以策论,星儿对答如流,见解精辟,骇得老夫子拄杖惊起:“此子莫非文曲星降世?”
最奇的是某夜,周夫子留宿夏家。
半夜起身,见书房灯光如昼,窥之却见星儿并未苦读,而对灯自语,似与人论学。
细听竟是在辩论《春秋》微言大义,见解之深,竟似与看不见的先生对话。
夫子推门而入,灯光骤暗,唯见星儿独坐案前。
“方才与何人言语?”
夫子问。
星儿笑答:“与灯中星光论学耳。”
自此,周夫子认定星儿乃天赐奇才,倾囊相授。
不出三年,星儿已通经史子集,诗赋策论无所不精。
乡里传为美谈,皆言夏家出了个“星宿童子”。
这年适逢大比之年,星儿虽才十三,却已具秀才功名。
秋闱前夕,忽对母亲道:“今科秋闱,试题当与星象有关。”
柳氏只当孩儿戏言,未料三场考试毕,星儿喜归告曰:
“果如所料,策问题乃‘论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正涉天文。”
放榜之日,星儿高中解元。
报喜人至,却见夏家门前星光粲然如昼,众人皆称异象。
知府大人亲临道贺,见星灯奇景,问其来历。
乐云鹤只推说西域宝灯,遮掩过去。
当夜,乐云鹤独坐书房,忽闻窗外雷声隐隐。
推窗望天,却见星河璀璨,并无雨意。
正疑惑间,一道金光落于院中,化为人形,竟是雷生。
“恩公别来无恙?”
雷生含笑施礼。
乐云鹤大喜迎入:“仙长何以得暇下凡?”
雷生道:“今奉帝命,巡察文运。
见此地文星大炽,特来相告:星儿本天上少微星君,因与恩公有夙缘,特转世报德。”
乐云鹤恍然:“难怪此子聪慧异常!”
雷生又道:“星灯乃天星所化,与他本命相连
然凡间不宜久留仙物,待他十六岁后,当收归天界。”
言罢取出一玉瓶:“此乃甘露,可点化星灯,助其通灵显圣。”
又嘱道,“来年春闱,星儿当连捷。然仕途非其本愿,恩公勿强求。”
雷生去后,乐云鹤依言将甘露洒于星灯。
那灯光华内敛,竟化作普通灯盏模样,唯星儿近前时方显异彩。
次年春,星儿赴京会试。
途中宿于驿站,夜闻邻室考生哀叹:“寒窗十载,竟困于一题!”
星儿隔墙问之,乃知考题艰深。
遂隔墙讲授,解疑释惑。
次日考场,那考生见试题正是夜间所论,文思泉涌。
出闱后寻恩人,却见星儿客房空留星光点点,人已先行。
殿试之日,皇帝亲策。
见星儿年少俊秀,故意试以难题:“日月星辰,何以循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