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苏老爷子在商会晚宴上那番自行车宣言后,整个丰城的商业圈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作为丰城商会的龙头,苏氏集团又是全国十大企业之一,苏山海这个举动的示范效应远超预期。
不出几日,低碳环保,健康骑行俨然成为丰城商界的新风尚。
这股风潮来得如此迅猛,以至于清晨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身着西装、骑着自行车的企业高管。
他们有的动作熟练,有的略显生疏,但无一例外都在践行着这股新潮流。
连苏老爷子都身体力行,我们这些晚辈怎能落后?
这成了丰城商界最新的流行语。
各大企业的内部通知里,都少不了这句振振有词的表态。
一位建材公司的老板在晨会上慷慨陈词:
苏老爷子年过花甲尚且坚持骑行,我们这些年轻人更要紧跟步伐!
更有趣的是,这股风潮还催生了不少趣事:
· 某科技公司为高管统一采购了定制自行车,车身上还印着公司logo;
· 一家地产公司直接在办公楼地下车库开辟了高管自行车专用区;
· 就连丰城电视台都特意做了一期专题报道,跟踪拍摄企业高管们的骑行日常。
在这股热潮中,最哭笑不得的莫过于那些平时习惯了轿车接送的企业主。
一位体型富态的老总私下抱怨:我这把年纪还要学骑车,简直比谈生意还累。
但说归说,第二天他还是准时出现在了自行车队伍中。
这股突如其来的骑行风潮,确实为丰城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改变。
最直观的,莫过于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状况。
往日常见的“红色长龙”明显缩短,主要干道的通行效率提升了不少。
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同期城区机动车流量下降了近百分之十五,拥堵指数更是创下新低。
街头景象也随之焕然一新。
晨曦暮色中,多了许多身着西装套裙、身姿挺拔的骑行身影。
他们熟练地驾驭着各式自行车,公文包稳妥地安置在车篮或后架上,成为丰城一道崭新的流动风景。
这些平日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精英们,在适应了最初的生疏后,甚至开始研究起如何在下车后依然保持发型不乱、衣袂飘飘的实用技巧。
更有趣的是,苏氏集团总部所在的那条街,在特定时段俨然成了新的“社交打卡点”。
总有些衣着得体的年轻企业家或公司高管,算准了苏老爷子到公司的大致时间,特意骑着车在集团大门附近徘徊。
待到他老人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便装作恰好路过,赶紧刹停车子,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表情,恭敬地打声招呼:
“苏会长!您也骑车啊?”
起初,苏山海还会乐呵呵地点头回应。但这类“偶遇”实在过于频繁,老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
后来,他要么提早出门,要么干脆换个不那么显眼的侧门进出,偶尔还会对身旁的苏山荣无奈地摇头笑道:
“这帮小子,心思不用在正道上。真想锻炼,多骑几公里不好么?”
这股由他无心插柳引发的风潮,其影响之深远,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
时光流转,转眼便是周五的黄昏。
冬日的夕阳带着几分清冷的余晖,将南山书院的飞檐翘角染成暖金色。
学子们如潮水般涌出书院大门,人群中,石头那辆熟悉的自行车和他挺拔的身影格外显眼。
君君看到他,脸上立刻绽开明媚的笑容,像一只轻快的蝴蝶般小跑过去,熟练地侧身坐上后座,双手自然地环住他的腰。
就在这温馨一刻,旁边那辆静候多时的豪车车窗缓缓降下。
汪子洋适时地探出头来,脸上挂着精心练习过的、充满关切的微笑,声音温润地说道:
“慧君,还有这位兄弟,请留步。”他故作体贴地皱了皱眉,“你看这天寒地冻的,骑自行车到底是不御寒啊。要不,还是来坐我的车吧?”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石头,语气带着刻意的谦逊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
“我这车虽然不怎么样,肯定比不上这位兄弟上周开来接人的那辆‘天御征服者’,但好歹能遮风挡雨,车里也暖和。”
最后,他视线落回君君身上,言辞恳切,仿佛真心为她着想:
“慧君,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身子单薄,这寒风凛冽的,坐自行车实在是委屈你了,也不适合你啊。”
他的话语在寒冷的空气中散开,看似句句关怀,实则字字带刺,将那份虚伪的优越感包裹在温文尔雅的外衣之下,静静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君君闻言,转头看向汪子洋,唇边的笑意清浅: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对我来说,坐什么车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开车的人是谁。”
她说着,手臂更紧地环住了石头的腰身,脸颊轻轻贴在他坚实的后背上,眼中漾着毫不掩饰的爱慕与幸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