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生号” 带领跨超宇宙探索分队,沿着新发现的跨超宇宙通道,抵达一片聚集着五个超宇宙的 “多元超宇宙集群”。这五个超宇宙的文明发展层级差异显着:“原始超宇宙”(仅掌握基础能量利用技术,文明以部落形式分散生存)、“发展超宇宙”(已构建跨维度生态链,具备初级空间航行能力)、“成熟超宇宙”(拥有稳定的法则体系与跨宇宙协作机制)、“古老超宇宙”(守护着跨超宇宙起源的部分秘密,文明形态偏向精神层面)、“科技超宇宙”(以机械与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水平远超其他超宇宙)。
初次接触时,协作壁垒便凸显出来:科技超宇宙认为原始超宇宙 “技术落后,难以融入集群协作”,不愿共享先进技术;原始超宇宙则因 “文明层级差距”,对其他超宇宙充满敬畏,不敢主动参与协作;成熟超宇宙与古老超宇宙虽有意调和,却缺乏能适配所有层级的共生方案,导致集群交流陷入僵局。
“文明层级差异不是协作的障碍,而是互补的基础。” 星澈在多元超宇宙集群会议上提出 “分层适配共生机制”:针对原始超宇宙,由发展超宇宙与本超宇宙提供 “基础技术援助”(如简易能量采集设备、生态保护方案),帮助其建立稳定的生存体系,暂不要求深度协作,仅参与集群能量循环的基础环节;针对发展超宇宙,开放成熟超宇宙的 “维度生态链建设经验” 与科技超宇宙的 “高效能源技术”,助力其提升文明层级,同时承担集群内的资源运输与基础防御任务;针对成熟超宇宙与古老超宇宙,共同组建 “集群法则研究中心”,探索跨超宇宙法则的共性与差异,为集群协作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科技超宇宙,赋予其 “集群技术研发核心” 的角色,负责开发跨超宇宙通用的协作设备(如多法则兼容通讯器、跨超宇宙能量转换器),同时要求其向低层级超宇宙提供非核心技术支援,实现 “技术反哺”。
分层适配机制的落地,快速打破了协作僵局:科技超宇宙为原始超宇宙研发的 “自适应能量采集器”,让原始超宇宙的能量获取效率提升 3 倍;发展超宇宙借助成熟超宇宙的经验,仅半年便完善了本土的维度生态链;古老超宇宙与本超宇宙共享跨超宇宙起源研究成果,发现所有超宇宙的 “共生本源法则” 均源自同一片 “原始共生混沌”,进一步印证了 “无界共生” 的普遍性。
正当多元超宇宙集群协作步入正轨时,跨超宇宙探测系统突然发出最高级预警:一片覆盖范围极广的 “跨超宇宙混沌流” 正朝着集群方向移动 —— 这种混沌流由多个超宇宙的废弃法则与混沌本源融合而成,能量密度远超此前遭遇的任何危机,所过之处,超宇宙的法则体系会被撕裂,能量循环彻底崩溃。根据测算,混沌流将在十天后抵达多元超宇宙集群。
“单一超宇宙的力量无法抵御混沌流,必须集结集群所有超宇宙的力量,构建‘跨超宇宙集群防御盾’!” 星澈紧急召集集群所有超宇宙首领,制定防御计划:首先,由古老超宇宙提供 “原始共生混沌图谱”,定位混沌流中的薄弱环节;其次,科技超宇宙研发 “集群能量聚合装置”,将五个超宇宙的本源能量汇聚成统一的防御能量;然后,成熟超宇宙与本超宇宙构建 “多法则兼容防御层”,用不同超宇宙的法则特性形成互补的防御网;发展超宇宙与原始超宇宙则负责加固跨超宇宙通道的稳定性,防止防御过程中通道崩塌,影响能量传输。
防御构建的过程充满挑战:科技超宇宙的能量聚合装置因 “超宇宙能量频率差异”,多次出现过载;古老超宇宙的原始共生混沌图谱,需要本超宇宙的共生本源法则解读才能转化为防御参数;原始超宇宙因技术有限,在加固通道时进度缓慢。危急时刻,集群各超宇宙打破层级隔阂,主动提供支援 —— 科技超宇宙开放装置的底层代码,让成熟超宇宙的技术人员协助优化能量适配算法;古老超宇宙的精神族与本超宇宙的星念族合作,用精神共鸣加速图谱解读;科技超宇宙派遣小型智能机械,帮助原始超宇宙完成通道加固。
在集群的共同努力下,跨超宇宙集群防御盾在混沌流抵达前一天正式建成。当混沌流撞击防御盾时,整个超宇宙集群都在震颤 —— 混沌流中的废弃法则如同锋利的刀刃,不断切割防御层,防御盾的能量消耗速度远超预期。关键时刻,原始超宇宙的部落首领带领族人,将 “部落信仰能量” 注入防御盾(这种能量虽微弱,却蕴含着最纯粹的 “生存与协作” 信念);古老超宇宙的精神族则通过原始共生混沌图谱,引导防御能量精准攻击混沌流的薄弱环节;所有超宇宙的首领共同站在集群防御核心,将各自的本源能量毫无保留地注入防御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